“您到过周贻白先生的书斋么?您一进门,就会看见他的桌子上堆满了书,横七竖八地摊着;还有小纸条、碎纸片,上面写着紫铅笔的草字。他正穿着一件浴衣,赤脚拖着皮鞋,在桌前振笔疾书,写他那三十万言的《中国戏剧史》。”这是赵景深在《海上集·记周贻白的书斋》一文中,对周…[浏览全文][赞一下]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的作者是胡乔木。胡乔木(1912—1992),江苏盐城人,原名胡鼎新,笔名乔木、钟洛等。《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人民出版社1951年6月初版。我收藏的两种版本,一种是1951年11月的北京版,另一种是1953年5月的上海重印版。两种版…[浏览全文][赞一下]
日本中餐馆卖的“天津饭”、“广东面”,其实跟天津、广东都没有关系,好比跟美国人蘸着梅子酱吃的蛋卷一样,该说是外国人想像出来的中国菜。尽管如此,就是因为有具体的中国地名天津和广东,由日本人听起来很有说服力,吃起来则充满着异国情调。你告诉日本人“中国没有天津饭…[浏览全文][赞一下]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一个网络词叫“毁三观”。三观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毁三观泛指颠覆多数人惯常看法的人、事或现象。现在有些人认为世界观很二,人生观很三,价值观很四;相反那些很“二”(反传统)、很“三”(利己主义)、很“四”(成功学)的三观却总有市场。本…[浏览全文][赞一下]
聂绀弩与司马迁读书,遇见聂绀弩。一个“文可为相,武可为将”的现当代人物,却屡历磨难,才情中夹杂着辛酸与血泪,因苦难而奇特的生活,孕育出奇特大气的作品,终成当代古体诗翘楚。聂还是幸运的,离乱中那么多作品被朋友保存了下来,劫后痛定,带给他殊荣。苦尽甘来,赞誉只…[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个人的阅读,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如果回忆,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讲出许多美妙的故事。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写道,她的小女儿钱瑗两岁的时候,见到姨妈给四岁的女儿讲一本叫《看图识字》的书,喜欢得不得了。杨绛看到了,就给钱瑗买了一套。钱瑗很聪明,拿起来就念出很多字…[浏览全文][赞一下]
廖保平“萝卜招聘”“拼爹”是时下的新词,由于“逢进必考”,在公职人员招录中,“萝卜招聘”“拼爹”现象的出现,不仅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更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在笔者看来,古代的荫补是最典型、最常见的招考“拼爹”。荫补是一种选官制度。除了买官(赀选)…[浏览全文][赞一下]
童志刚作为工具书的各类辞典(词典),在编写上有很多特殊要求,但最根本的一条要求就是:准确——它既包含内容的真实和文字的正确,也包含评价的客观和取舍的得当。任何辞典,不管你部头多大,花样多新,缺少了“准确”这一条,其价值就要大打折扣;就功能而言,辞典提供的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古耜1924年6月,由鲁迅根据自己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所使用的讲义整理而成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上下卷,由北大第一院新潮社排印出齐。对于这本著作,蔡元培、胡适、郭沫若、郑振铎等学界名宿,都曾给予很高的评价。其中胡适认为:《史略》是“一部…[浏览全文][赞一下]
余生也晚,却有幸也有缘,自20世纪60年代初至1988年6月梁漱溟先生病逝,曾长时间地与他相随相交。特别是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这20年间,正是梁漱溟先生与世隔绝被“冷藏”时期,他唯一发声的舞台是全国政协直属学习组,即平时学习改造的场所。梁漱溟先生是这个…[浏览全文][赞一下]
诗可以怨我在干校写了将近廿首诗,有歌颂五七道路宽又长的,有歌颂劳动的艰苦与喜悦的,有观后、读后抒情的,有思念妻子儿女的,也有忧国忧民的,但不少是歌颂错了的——为鸣鞭者歌唱,且无诗味。悼念总理写了两首,臧克家认为还好,后来发表了。成立“学习室”,臧克家代为管…[浏览全文][赞一下]
徐天1977年3月,长江边的南京还没有进入春天。在南京郊区一个荒凉的隔离的院子里,一场提审正在进行。被提审的是前空军司令吴法宪的秘书张叔良。坐在对面的,除提审员外,还有三个身份不明的人,他们着便服,外披军大衣,不提问也不记录,据称是从“中央专案组”来的。其…[浏览全文][赞一下]
徐志摩钱锺书和徐志摩有无交往?在两人传记中一般都没有涉及,细部的考察我不好妄下结论,但大体可以判断为钱徐之间没有直接交往。我的朋友范世涛后来告诉我,《钱锺书英文文集》中有早年钱锺书评论吴宓诗时提到志摩的一段话,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吴宓先生曾两次在他的诗作中将…[浏览全文][赞一下]
巧对多年不见王翼奇先生。去年桃红柳绿之际,与友人漫步西湖边,见多处亭台上有翼奇先生书撰的对联,就求他为我写一幅字。日前重游西湖,与翼奇先生见面,他已经写好了一幅对联送我,写的是《两般秋雨庵随笔》中的一联:“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翼奇先生才华横溢…[浏览全文][赞一下]
孔令仪——老大姐行事低调孔令仪(英文名字与其姨妈庆龄相同,Rosamond),1915年9月19日生于山西太谷,曾就读上海沪江大学,后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在孔家四个姐妹兄弟中,令仪比较安分守己,有些著作描述她“个性倔强,有独立思考习惯,对官僚政治不感兴…[浏览全文][赞一下]
石钟扬欲讲清陈独秀脱帽的艰难历程,得先说说他头上到底有几顶帽子,是谁给他戴上的,然后再言其脱帽之情节。一、毛泽东看陈独秀:从仰视到俯视陈独秀本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前期领袖(中共“一大”至“五大”)。“五大”以后,共产国际为让其充当斯大林在中国革命种种策略…[浏览全文][赞一下]
齐玉东+高晓娟胡适与汪精卫都是中国现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一为声名显赫大学者,一为臭名昭著大汉奸。然俩人均为民国时“文治”政界与学界的领袖人物,私交甚厚,曾是一对惺惺相惜的英杰,一对推心置腹的挚友。胡托汪办过许多公私事务,包括请汪出面释放陈独秀。汪也邀胡出…[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文耀+王保春江青与陈伯达是从延安开始认识的。那时,陈伯达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江青涉及政治工作较少,她主要负责照顾毛泽东的生活。所以,江、陈之间没有矛盾。据陈伯达说,江青曾两次向他表示想离开毛泽东,一次在延安,一次是解放初期在北京的西山。一段时期江青因身体…[浏览全文][赞一下]
陋规是晚清官场中无处不在的一种腐败形式。清末陋规花样甚多,据学者任恒俊在《晚清官场规则研究》一书中统计,这种腐败的方式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数种:别敬——也称别仪。外省官员进京引见、请训,离开京城时,送给京官的贿赂性礼物,一般是银子,按官阶高低数量不等。贿赂加…[浏览全文][赞一下]
十一世纪的北宋汴梁(开封),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人口超百万,在那个时代,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个有这么大规模的城市来,每一日从汴梁城郊赶进城屠宰的生猪,即有万头之多。我们现在展开《清明上河图》,或者翻看《东京梦华录》,还能够领略到扑面而来的北宋东京的…[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