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29550
    2023-11-09
  • 今年三月洛夫逝世,留给世界一个诗性的背影。本期推出洛夫,是为了纪念和致敬。诗的力量貌似微弱,但在生前参与了诗人生命的自我塑造,死后继续扩大诗人的身影,散發诗人的心香。洛夫像漂木一样,在时间和时代的流水中漂浮,又超越了这一切,成为一个“飞地”般的独立王国。洛…[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632
    2023-11-09
  • 阮娟当我们准备谈论洛夫时,时间这个幽灵开始在诗歌的地平线上徘徊。于是时间在这一刻幻化为更为清晰的数字——1928,2018,1946,1949,1996……这是洛夫的时间,他还是不可避免地以这种方式与时间融在一起。暗夜里,“时间”爬出来,“洛夫”显现,超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689
    2023-11-09
  • 夏莹一、隐题诗的创作动机当我们谈到诗魔洛夫——这位当代深具实验精神与创造性的诗人时,往往不能忽视《石室之死亡》(1965年)、《漂木》(2001年)等名篇巨制:“在现当代汉诗发展史上,《石室之死亡》都是非常重要的作品”[1];“《漂木》遂成就了其一次总结性…[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777
    2023-11-09
  • 今年三月洛夫逝世,留给世界一个诗性的背影。本期推出洛夫,是为了纪念和致敬。诗的力量貌似微弱,但在生前参与了诗人生命的自我塑造,死后继续扩大诗人的身影,散發诗人的心香。洛夫像漂木一样,在时间和时代的流水中漂浮,又超越了这一切,成为一个“飞地”般的独立王国。洛…[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837
    2023-11-09
  • 刘火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普鲁斯特在其煌煌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的最后一部《重现时光》里庄重地指出:“爱情与忧伤曾为诗人效力”。将忧伤与爱情,作为文学的原动力,或者作为诗歌的原动力,足见“忧伤”于诗人和诗歌中的地位。而这也是诗歌长久以来的一个传统,或者说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916
    2023-11-09
  • 邱志武2018年第5期《星星·诗歌原创》“新现实”栏目中,刊登了凌晓晨的《炊烟中吹送的消息》(组诗)、琳子的《所有的灰尘都是有来历的》(组诗)、廖淮光的《学着狗的模样,轻声地汪几次》(组诗)、西水的《合作巷笔记》(组诗)、宁明的《筑路人》(外二首)等作品,…[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022
    2023-11-09
  • 邓招华在混沌与嘈杂大面积地浸入诗歌世界,而诗歌写作泥沙俱下的当下,《星星·诗歌原创》这期“新现实”栏目作品无疑给我们展示出了另一种生存面向。这里没有幽闭的诗人的自我精神高蹈,而是以素朴的语言打开世界和生活的多层褶皱,在与冰冷现实的短兵相接中,构筑出一种节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081
    2023-11-09
  • 钟宇我相信,读了布衣这个组诗,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有一种有话要说的冲动。这是一个匍匐于尘世的诗人,几乎贴着地面的高度观察、思考后所发出的沉吟。与其说诗人善诗,毋宁说诗人善虑、善感,对普通的事物具有超乎常人的敏感和警觉,每一个句子,都能拨动你心灵深处的那根簧片,…[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161
    2023-11-09
  • 王世虎最初认识庄凌是在微信上,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她的诗,便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感到惊喜。当下90后这一代里写诗的人很多,网络平台上到处可见,但真正的好作品却很少见,要么是无病呻吟,要么是词语的胡乱堆砌,要么是小情小爱的情绪化抒情,其诗歌本身缺失个人化风格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153
    2023-11-09
  • 洋滔在重庆,有好大一批生活、工作在主城外的区县诗人作家,创作十分勤奋,成就也很巨大,他们深入群众,倾听心声,扎根基层,关注现实,回望过去,担当未来,呼应时代,关注众生的哀痛与赞美,观照社会的复杂与进步,用诗歌激活人们人性中淳朴善良而柔软的部分。他们“墙内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204
    2023-11-09
  • 夏澍结识杨方,在读她的《像白云一样生活》之前。而认识杨方,则是在读她的《像白云一样生活》之后。在《像白云一样生活》这部诗集里,我记住了那颗塔尔寺前的树,它和我们一样“在佛前赤身裸体,空无一物”[1]。然而,它又是一颗在佛寺前打坐了几十年的树,因此,当“我始…[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322
    2023-11-09
  • 张德明诗歌的审美可能性是多样的,既可以是深邃玄奥的复杂意象修辞,也可以是舒放开阔的叙事化表达,张合的《乌蒙壮歌》明显属于后者。在大多数人选择开凿幽深的意象世界来营构诗意空间时,张合却选择了以简练的事项叙述来散发心中的浓郁情绪,读来令人十分振奋。《乌蒙壮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367
    2023-11-09
  • 马晓雁除却关于故乡地理风物的书写与“把一生的辛凉还给薄暮下的清水河”的祈愿,单看高鹏程笔下常见的鱼、渔民、海岛、波浪等意象以及其诗歌更内在的诗体色彩、语言风貌和话语特征等,很难相信高鹏程是一位从祖国的大西北走出的诗人。少有飞扬、粗犷、凌厉,杨献平对其诗作品…[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488
    2023-11-09
  • 姜超如前度刘郎今又来,只不过“新归来”诗人得算隔世的二度“刘郎”,因为此前的“刘郎”更为诗人所熟悉,也早已列为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前度刘郎名谓“归来者”诗歌,即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诗坛涌现的重要诗歌现象。这一群落的诗人早已成名多年,但因政治因素…[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490
    2023-11-09
  • 贾天卜西川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的,作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人物被广泛关注,如今西川作为国内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人物,仍在汉语写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经历的历史时段,同样映射在其作品之中。历史意识基于作者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历史的主观认识,在个人经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498
    2023-11-09
  • 何光顺知识分子写作,意味着独立精神和批判意识。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写作?在面对厚重的历史传统和残酷的现实处境之时,作为提倡知识分子写作的诗人,又当采取何种艺术形式,持有何种艺术精神?1987年,西川在《诗刊》首次举办的“青春诗会”上提出“知识分子写作…[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589
    2023-11-09
  • 西川是第三代诗潮中涌现出的重要诗人,一直活跃在当代新诗的现场。与他诗歌创作、诗學追求相联系的关键词不少,比如“象征”“古典”“宗教性”“知识分子精神”“后现代主义”等等。西川八十年代的写作精致、纯粹,富于强烈的西方知识、艺术旨趣,而且口味是偏于古典和想象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612
    2023-11-09
  • 胡亮台湾诗是新诗的重要篇章,正如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本文选择十位台湾诗人——周梦蝶、余光中、洛夫、罗门、管管、商禽、痖弦、碧果、郑愁予和夏宇——略加论析,是想要证明:古典与现代可以实现多么迷人的交错;还想要证明:这叶长在体外的肺多么动人地呼应了汉语和汉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739
    2023-11-09
  • 赵卫峰一、诗歌制度保障着诗歌建设在一个日益制度化的时代环境里,网络也是一种制度。在新诗行进百年之后,在世纪之交以来的网络传播交流时空,无论诗歌或与诗相关的物事如何轰轰烈烈地传播,诗意普及,诗作和诗作者增多,诗人如何表达其自由存在,“诗歌”本身都是一种前提,…[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0831
    2023-11-09
  • 宋宝伟诗歌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和姿态介入现实,诗人如何在个人与社会的维度上建立诗歌伦理关怀,把对自己的关怀扩大至对社会的关怀,勇敢地承担起诗人的使命,这是我们现在乃至未来都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当下很多诗人正在逐步复归写作伦理,将关注目光深沉地…[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推荐作品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