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玉欢乐何其芳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浏览全文][赞一下]
杜鹏城市[希腊]卡瓦菲斯你说:“我要去另一个国家,另一片海岸,找另一个比这里好的城市。无论我做什么,结果总是事与愿违。而我的心灵被埋没,好像一件死去的东西。我枯竭的思想还能在这个地方维持多久?无论我往哪里转,无论我往哪里瞧,我看到的都是我生命的黑色废墟,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198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人》(漓江出版社)1989年,出版诗集《在一切玫瑰之上》(沈阳出版社)1992年,应邀参加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1992年,参加英国伦敦大学“中国当代诗歌研讨会”1994年,出版《翟永明诗集》(成都出版社)1996年,出版诗…[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辰龙一讨论2000年以来的翟永明诗歌,绕不开的一个前提就是新诗自身场域在“互联网+”时代的状态。若将2000年以来的翟永明诗歌视为整体,它显示出对“互联网+”时代的敏感。诗人不愿只是重复1980年代中后期既已成立的女性主义文学话语,转而主动关切、整理信息…[浏览全文][赞一下]
轻伤的人,重伤的城市轻伤的人过来了他们的白色纱布像他们的脸他们的伤痕比战争缝合得好轻伤的人过来了担着心爱的东西没有断气的部分脱掉军服洗净全身使用支票和信用卡一个重伤的城市血气翻涌脉搏和体温在起落比战争快比恐惧慢重伤的城市扔掉了假腿和绷带现在它已流出绿色分泌…[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朴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界在网络化的刺激下,走入了沸点性轨道。当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网络诗歌、口语诗歌、打工诗歌以及女性诗歌、军旅诗歌、公安诗歌、矿工诗歌等各种诗歌名词之时,教师诗歌却一直如群山深处的一潭静水,虽存在于大江南北之中,但却鲜少被提及、挖掘。近…[浏览全文][赞一下]
访者:星星诗刊杂志社编辑李斌受访者:甫跃成李斌:你是从何时开始写诗的?为什么在众多表达方式里选择了诗歌?甫跃成:这个要看以什么作为标准了。如果分了行就算诗,那得追溯到连现代诗都没怎么见过的初中作文课上。如果以拿出来给别人看不觉得难为情作为标准,那么大约开始…[浏览全文][赞一下]
吕进写诗技法:“有”与“无”诗不是一种“知”,而是一种“悟”。真正的灵感总是不请自来,不思而至。诗人在那美妙、明亮的瞬间既失去了对象,也失去了自己。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无味。作为常人,他已经消失在物我两忘中。他从常人上升成了诗人,听到了人生最神秘的音…[浏览全文][赞一下]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也是一个格言诗大国,尤其在明清的时候,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完全可以加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序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诗歌乃至文化的风貌。先秦格言诗,是中国古典格言诗的源头,也可谓第一个高潮,老子、孔子、庄子等皆有许多格言诗杰作。先秦之后,…[浏览全文][赞一下]
诗歌,是精神的言说。一个成熟的诗人,总是在自觉不自觉地构筑着自己的精神谱系。叶舟即是如此。这位从1980年代走来的诗人,就像苍茫云海间的“一叶扁舟”,一直走在“寻根”或“返乡”的路上,奋进不止,行歌不倦。从起点兰州,到圣地敦煌;从圣地敦煌,到更远的“北方”…[浏览全文][赞一下]
郭云玉推荐人:张芷君推荐语:诗歌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可以把生活中常态化的事物及现象,经过细致“加工”以后成为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给人以视觉和思维的冲击力。诗是心灵的产物,诗歌太纯粹、远大,她像孤独辽阔的沙漠,诗人像游荡其中的骆驼。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最纯…[浏览全文][赞一下]
付丽萍推荐人:左拾遗推荐语:这首诗中的“情景事理”诸要素能互相交叉融合,推动诗歌辞约旨丰。作者似乎有一种力量绕过和摒弃那些空泛的大词,选择“树站着,高过窗/风站着,高过树”和“比如,哥哥日日夜夜,变着法子/想阻碍/嫂子的胃病复发”等这些平凡的意象及细节,非…[浏览全文][赞一下]
黄清水推荐人:王静推荐语:“小镇”作为现代派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大多是诗人内心美好向往的存在,尤其是对来自乡土的诗人来说更是一片极乐净土。这首诗力求语言平易晓畅,不追求词藻的华丽,风格质朴清新,营造的意境和谐优美,字里行间总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诗人营造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晴朗李寒推荐人:徐佩姗推荐语:所谓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睛朗李寒笔下的这首《幽寂之味》向我们展示了平凡生活中最动人的烟火气。本诗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片段,诗中场景由少年自己的独处转到一家人的生活,气氛由个人的恬静转向家庭的幸福,用少年的视角和感受描绘并…[浏览全文][赞一下]
庞培推荐人:范诗宇推荐语:对时空的感知一直是诗歌中一个永恒的命题,也是诗歌对诗人的艺术考察。在詩歌明暗相接,虚实相生的氛围中,风成为了穿梭其中的夜行使者。灰暗冰凉的秋夜里,唯一的光是头顶如街道般摇晃的灯。具象的屋中的“我”“灯”和“风”是底色,逐渐长出虚幻…[浏览全文][赞一下]
写诗近十年,紫藤晴儿算得上是一位“老诗人”了。2022年5月,南方出版社出版了她的又一部诗集《大风劲吹》。老诗人马启代评价该诗集时说,“这是一部标志着她进入书写自觉和表达自由的结集”。说她进入了“书写自觉”的状态我是认同的。因为在这本集子中,紫藤晴儿的确已…[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读过苏建平多部诗集,在他身上既有有当下中国诗人的品质,也有独特的风格。诗集《单音节与无花果》2022年6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收录了2015年以来诗人创作的一百余首诗作。纵观整部诗集,苏建平以平易的语言表达深刻,以简洁的词语表达复杂,对真善美有执着的追求;…[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雪域修行与阿信先生神交已久,读其诗集《裸原》(北岳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如见斯人踽踽独行于雪域高原之上,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匹匹马:自带体温的马,下落不明的马,静静伫立的马,驮来半袋子青稞的马,从体内越众而出的马,景区里神情落寞的马……庚子年冬,他微信…[浏览全文][赞一下]
当我读完赵晓梦诗集《十年灯》的时候,窗外刚好传来一阵不知名的鸟叫声,清脆、婉转如喉管里含着响亮、清冽的山泉。世事沧桑,鸟鸣依旧。我们要感谢诗歌这位对我们不离不弃的朋友,它是我们生命履历中不可或缺的命运伙伴和灵魂伴侣。一1995年谢默斯·希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蕾相信未来食指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