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118436
    2015-02-01
  • 差不多每周六,周日都要回老家去看爷爷奶奶,开始是跟着哥去,后来也独自去。特别是年根放了寒假,去的就更勤一些,来回捎个话,来回发个“快件”,都是我的活。我回到老家不是快中午就是快黑天了,多是放下东西就马上去找莲莲玩,莲莲多是吃完饭再来找我。一次奶奶做的粥,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1/118179
    2015-02-01
  • 写这个话题很别扭,很纠结,很小气。班里的班长对我说:他想买两张电影票去看场电影,问我有没有一毛钱。我马上拿出一个五分,一个二分,三个一分的硬币来给他。他说下周还我,我就信了。当年的学生电影票五分钱一张,你说有多便宜。下周到了,我没有故意去看他。他没有还贷。…[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18524
    2015-01-31
  • 被县里安排去搞拆迁移民工作,目标是沿赣江河堤一带的老城区住户。老城在我心中留有千千结。老城建于东汉末年,至今已经历了两千年风雨了,不管天下如何翻云覆雨,老城几无任何变化,古朴、苍凉是其一惯的本色,木板房、青石子路永远是那么干净、整洁,从那条唯一的巷口望进去…[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07097
    2015-01-30
  • 遥望故乡,那树杈上的鸟巢看过一部电影,其中有个片段掠过这样一处场景:有一对父女去乡下探亲,行走在沿河的一片树林子里,小女孩眼尖,一抬头,看见鸟巢,便欢喜得惊叫起来。这样的寻找和发现,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在城市里七岁大的孩子来说,心中充满了无限的乐趣。临近国庆节…[浏览全文][赞一下]

  • 1/103961
    2015-01-30
  • 你看到了吗?古木为何垂下了头,那一头茂密的长发都拖到草地上啦。就是那一滴黄色的泪,它径直跌落,永远的淋湿了那两只正在相识的蚂蚁。一颗晶莹的琥珀,百万年之后,蚂蚁依然被圈在那一滴不由衷的眼泪里。那么简单,就足以将两个陌生的“彼此”永远的拼揍在一起了,多么鬼斧…[浏览全文][赞一下]

  • 2/104740
    2015-01-29
  • 《平凡的世界》,很久没翻这本书了,有两年了吧。挺久的,感觉很陌生,好久没读书了,正好这次的休息让我找到了昔日读书的那种劲。“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能静下心来看书”,这是我初中的状态,也是我十几年的读书生涯中状态最好的时候了。这次翻了翻第二部,看到了孙…[浏览全文][赞一下]

  • 4/109547
    2015-01-29
  • 报名早多少年前,学车很时兴的时候,我却一点也没想到要学车,现在多少人都认为我不可以学车了,我却想学了。于是,在一个火热的中午,去报了名。交完钱后给了两个网名,让回家自己练习科目一,模拟考到97分以上,就可以申请考试了。倒是没费多少时间,就能模到99,100…[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14028
    2015-01-28
  • 小学时期经常开一开全校师生“忆苦思甜”大会,会后还要一起吃“忆苦饭”。“忆苦思甜”大会的指导思想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我们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喝着甜水长大的一代。因此,不能忘本。更不能让一切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团结过去。其实,“忆苦思甜”大会与…[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14193
    2015-01-28
  • 新手上路自从那夜独自偷学了骑自行以后,我就以会骑自行车自居了。看到有新人学骑自行车还在外围指导,并大讲如何大胆如何技巧等要领,还悄悄告知在后面扶车的人如何在骑车人不知情的时候放开手。这可好,本来骑车人骑的好好的,但发现扶车人不扶车了,一个惊吓自己摔倒在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14632
    2015-01-28
  • 因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因此,居委会要安排片区的居民夜里值班,家里多是安排一个闲人去,是猫就避鼠,这是一份很光荣的工作,“地富反坏右”之家的闲人还没有这资格呢。因此,“义工”不新鲜。当年居民区的夜晚除了街上几盏路灯和偶尔天上的星星闪烁外没有一点儿亮光。没…[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16153
    2015-01-28
  • 父亲的师傅是我们当地一等一的武林高手,是五行“太祖功”的代表人物。父亲是大徒弟,一生习武,演武,教武。虽没有真与人打过架,动过武,但也算是当地好手,也算桃熟李肥。在没有金庸,梁羽生的年代。在三国,水浒,杨家将的年代。在不搞经济,没有电视的年代。所有人的空闲…[浏览全文][赞一下]

  • 1/115930
    2015-01-28
  • 无忧的童年快乐的小学时代,没有翅膀也能飞没有梦想也做梦没有压力也能高。但有些事记忆深刻,有些事奇奇怪怪地发生了却又想不明白,还没明白呢还想着呢。冬天的课间十分钟,同学们除了踢毽子,跳绳,“猴子抻着猴子跳”外还有一种省钱又暖和的游戏想来特别有意思:找一个墙角…[浏览全文][赞一下]

  • 1/112799
    2015-01-27
  • 初夏时节,父亲领我们哥仨去理了个发。从家里出门上街向东不用二百米是小十字口,这可是热闹的地方。向南不远有文工团,向北路西是三食堂,油条豆浆不常吃,肉火烧多用来解馋,别说下馆子了,只听说两块钱就能请七八个人大吃一顿。三食堂的对面是“上海理发馆”,隔壁是“东方…[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11521
    2015-01-27
  • 吃饭是个大问题,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本人就是个吃啥啥不剩的主。十一二岁的男孩正是装饭的时候,何况是兄弟三个,因此,做饭也就成了大问题。每到饭点,全家人一起做饭一起吃饭,做饭有分工,吃饭有规矩,这是不能乱套的,若有好事者想改革一下,就会有一番大争论。记得有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10640
    2015-01-27
  • 可能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太深,或是未成年人本身的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我们班里二十几个男生经常无缘无故地孤立某个人。当然要除去那几个平时独来独往的从来不参与群体事件的同学。我是没有被孤立过,但也从来没有占领某个山头当过山大王。想必是四平八稳无风无火的精神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11266
    2015-01-27
  • 雷锋同志没户口,昨天来了今天走。今天是三月六日,我是专程来送雷锋的,接你的人不是挺多吗?不急,与你神交多年,咱俩先一起喝点小酒,你是艰苦朴素的代表,大饭店就不去了。凉拌几个老潍县菜:炝芹菜,拌拉皮,闷藕,麻汁杂拌。来一袋低档勾兑白酒,泡上一壶茉莉茶。咱俩就…[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10418
    2015-01-27
  • 上世纪七零年左右从青岛传来一种扑克游戏,名叫“狗鸡”。当时没人给它正名,不像现在,它成了全国人民疯玩的有比赛规则有正式比赛有赞助商有正式名分的被明媒正娶进体育项目了。特别是暑假,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同学家里。家里有一副扑克的是少数,能拿出来家来玩的是大胆的。因…[浏览全文][赞一下]

  • 1/111254
    2015-01-27
  • 我加入组织时不知“少先队”为何物,更没有“学生会”这个东西,我们的组织名叫“红小兵”,我们的顶头上司是“红卫兵”,“红卫兵”的上司大概是“东方红”或是“大联合”反正是个“司令部”还是“全国人民”。大概也许可能学校不算是学生的组织,不然为何还要我们加入“红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09607
    2015-01-27
  • 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有一张方便的桌子写作业,再好就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抽屉,最好是能锁起来的那种。没有想过要有自己的一张床,一间屋。但三十平米的家五口人住,人均不到六平米,睡觉都是问题,幸亏我们是清一色的队伍。父母也没有自己的房间,我连固定睡觉得位置都没有。今…[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11360
    2015-01-27
  • 第十七章轮流监守地铁遇王强文/醉得香几天里几乎都是阴雨相伴,如若是在乡村农家自然可以好好的在家休养几日,看看电视,喝喝茶,看看书,下下象棋,实在觉得一个人在家郭清也可以邀三五个好友凑齐一桌打打牌消磨时日,这样的日子在生活中或许也只有在乡村农家才有的吧!如若…[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