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生活
文章内容页

镇江酒楼对联

  • 作者: 对联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6010
  • ●潘春华

      

      镇江,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的地方,又是个水陆交通枢纽。遍布大街小巷的酒楼饭馆对联比比皆是,这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积淀。

      宴开桃李园中,亦觞亦咏;

      春在金焦山畔,宜雨宜晴。

      这副对联是镇江名儒吴季衡为著名老字号酒店宴春酒楼特意创作的,上下联第一个字将酒楼名号“宴春”二字嵌入。短短二十字,勾画出一派宜人景象。

      提起此联的创作,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趣事。清末,镇江城有个叫蒋铭山的人,是大达内河轮船公司镇江站代理人。一天,他去顺兴楼菜馆吃早点,见盘中肴肉不够新鲜,便责问老板。老板向他笑道:“你想吃得好,不如自己开爿店!”一气之下,蒋铭山便在万华楼菜馆遭焚后的旧址上,兴建了个酒楼。酒楼落成之日,蒋铭山邀请了镇江城内文人雅士及社会名流聚会。酒过三巡,蒋铭山拱手道:“本人已给酒楼命名为‘宴春’,谁人能用‘宴春’二字作副嵌字联。”席上,名儒吴季衡当即咏出一联,上联用李白《春夜宴请诸从弟桃李园序》中诗句意,下联用苏东坡名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意,由点到面,有情有景,对仗工稳,还将镇江名胜金、焦二山写入,十分雅致,受到席间众人推举。

      事后,蒋铭山请著名书家挥毫,并将此联雕刻在两条木板上,悬于店堂两侧。从此,宴春酒楼伴随着这副对联名满全城,加上酒楼厨艺不凡,店里的水晶肴蹄、蟹黄汤包、白汤大面在镇江城更是首屈一指。名店名肴名联,遐迩闻名,远播海外。1989年,宴春酒楼的水晶肴蹄获得全国饮食业金鼎奖。尝宴春美味,品老店名联,实在是一种别有情趣的雅事。

      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

      茶边清话,问几许星轺露冕,从淮海南来。

      这是京江第一楼门联。京江第一楼位于城西天主街中段,高临大江,众舶鳞集楼下,为当时著名茶肆兼酒楼,后更名大雅楼。原京江第一楼门联仅为八个字:

      大江东去;

      淮海南来。

      清末小说家吴沃尧《糊涂世界》一书中,曾述及镇江京江第一楼门联联句文字简洁有力,后设书场,极切合地点。后原联被加成此长联,上联沉着,下联雄豪,不仅切地,又巧妙地将此楼的服务范围、经营特色涵盖其中,一洗过往客商风尘,用语典雅含蓄,较之原作乃锦上添花。

      清末,镇江长江边上有家酒楼,名叫缦蓉楼,酒楼内悬有一副对联:

      谁为翔渚灵妃,倒三尺金樽,杯底吸来焦岭月;

      就是倚楼旧主,仗一枝玉笛,袖边吹起大江涛。

      此联构思奇特,为楹联大家、镇江籍人赵曾望所撰,气象豪放,声调铿锵,切地切景,堪称佳作。

      沽酒客来风亦醉;

      买花人去路还香。

      这是清代镇江某菜馆的一副对联,上联讲的是店里的酒好,闻闻酒风都能醉人,开下酒坛便有十里香气;下联讲的是店老板不仅开菜馆,还经营应时花木,生意不错。那时候,在城里五条街网巾桥、梦溪园一带,酒楼菜馆代售花木盆景的很多,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和客商游人,难怪鲜花被买走了,路上还留有香气。

      旧时,镇江城内有一酒楼联:

      酿成春夏秋冬酒;

      醉倒东西南北人。

      城东的桃源酒楼也有一副对联:

      诸君能知味者;

      此地可避秦元。

      大西路附近一枝春素菜馆店堂内有二副对联:

      一席琼枝能益寿;

      满堂嘉宾似逢春。

      古迹尚存三昭洞;

      名厨最数一枝春。

      分别是镇江焦山定慧寺住持茗山法师和金山寺住持慈舟法师所书。

      有趣的是金山寺僧人用膳的斋堂内悬有二副对联: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内煮乾坤。

      一屋一椽,一粥一饭,擅越膏脂,行人血汗,尔戒不持,尔事不办,可惧可忧可嗟可叹;

      一时一日,一月一年,流光易度,幻影非坚,凡心未尽,圣果未圆,可惊可怕可悲可怜。

      告诫众生,珍惜粮米和时光,慎终如始,苦修正果。

      小小一副对联,内含无穷的人生哲理和诗情画意。

      (212003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下河头30号2幢507室)

      本文标题:镇江酒楼对联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1366.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