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生活
文章内容页

黄鹤楼上赏佳联

  • 作者: 对联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096
  • ●潘东曙

      相传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 古代『鹄』、『鹤』两字意思一样。 黄鹄矶也就是黄鹤矶。 《元和志》记载:『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后屡毁屡建,历尽沧桑。

      登上黄鹤楼主楼前厅时,清代名臣张之洞所撰的一副名联首先映入眼帘: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此联悬挂于大型彩色瓷嵌壁画《白云黄鹤图》的两侧,显得分外雄浑。游人到此,驻足赏画诵联,令人心胸开阔、情怀激荡。

      主楼门廊,悬挂一联:

      对江楼阁参天立;

      全楚山河缩地来。

      这是清朝同治年间所建黄鹤楼正门旧题,一九八四年重新建成后,由当代书法大师启功先生书写而成。联中的『对江楼阁』,系指分别建造于蛇山、龟山上的黄鹤楼与晴川阁隔江对峙、参天而立的景观; 而下联『全楚山河缩地来』一句,更能撩拨游人登楼凭高远眺的兴致!

      有些楹联,给人以飘渺神奇之感:

      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

      登斯楼,览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

      读后不由得令人联想起千百年来关于吕洞宾、费文伟成仙驾鹤的种种美妙传说。有些楹联源自前人诗句:

      何时黄鹤重来,且共倒金樽,浇洲渚千年茂草;

      但见白云飞去,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读罢此联,使人想起唐代诗人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名句。

      宋人胡寅也撰有一联, 也是从崔颢的《黄鹤楼》诗句中衍化而来:

      黄鹤飞去且飞去;

      白云可留不可留。

      楼中还有一联也是如此:

      黄鹤偶乘沧海月;

      白云常带楚江秋。

      黄鹤楼中还有一副妙联:

      心远天地宽,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

      我辞江汉去,推窗寄慨,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

      此联有一美妙的传说: 有一位辛氏曾在此卖酒,一道士常来饮酒,辛氏不要酒钱, 道士走时便用橘皮在壁上画一黄鹤说: 『酒客至拍手,鹤即下飞舞』,辛氏因此而致富。过了十年,道士又来,取笛鸣奏,黄鹤下壁,道士跨鹤直上云天,于是辛氏便在此建起了黄鹤楼。

      根据这则神话故事, 萨湘林于楼中也撰有一联: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江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楼中还有一联,也趣味盎然:

      楼未起时原有鹤;

      笔经搁后便无诗。

      唐代崔颢《黄鹤楼》一诗极佳。 据说李白游黄鹤楼时,寺僧请为题咏。李白见崔颢诗后,叹为观止,遂搁笔不咏此楼。

      端方也有一副集句联:

      我辈复登临,昔人已乘黄鹤去;

      大江流日夜,此心常与白鸥盟。

      钱斐山有一联,耐人寻味: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

      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

      清代名将左宗棠也撰有一联:

      千载此楼,芳草晴川,曾见仙人骑鹤去;

      卅年作客,黄沙远塞,又吟乡曲落梅中。

      陈宝裕也撰有一联悬于楼中:

      一支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头,把眼

      界放开,直吞得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人,当别有见识,那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李联芳有一长联,让人回味无穷: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青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 几人淘尽? 望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尽留下苍烟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飘渺,鹤影蹁跹。

      一千七百多年来,黄鹤楼屡毁屡建,历尽沧桑。 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黄鹤楼文化』, 千百年来却从未泯灭。

      有一联道出此种心境:

      万古河山,胜迹常留。叹百年时运维

      艰,三楚名楼曾付火;千秋邦国,中兴齐颂,看一代风流谋

      略,九霄仙鹤又乘风。

      本文标题:黄鹤楼上赏佳联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2394.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