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昌
  
  我是对联爱好者,小时读子曰诗云”,死记硬背,十分苦恼,读《声律启蒙》朗朗上口,很有兴趣。
  解放后,读小学、初中、师范,走上了教学岗位。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看了一些老夫子写对联,由于受“整风反右”中犯文字错误的影响,不敢撰写对联,遇到“红白喜事”,就引用《毛主席诗词》中的对句来写。有户主人修建木房,一位先生就写“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认为很不切事、切景。
  春节时,我在自家门上贴上几副自撰联:
  梅花点点送寒去;
  柳叶丝丝贺春来。
  户户走亲访友;
  家家迎客待朋。
  这一写,真是此地无朱砂,土红就是宝。乡亲们纷纷前来请我写对联。
  几十年来,我先后为别人撰联上千副。现在回眸一下,还略记得一些:
  房联:
  瓦屋草房成古迹;
  高楼大厦看今朝。
  粉装砖砌千秋固;
  孙继祖修万代新。
  婚联:
  自由伴侣千年乐;
  美满家庭万代昌。
  并肩前进康庄道;
  携手绘描宏伟图。
  寿联:
  龄高体壮精神美;
  胆大思微事业兴。
  挽联:
  一生品质称高尚;
  满腹文章实雅奇。
  高山流泪车让路;
  大众痛心柳低头。
  碑联:
  刻石记功传后代;
  留言训子祭先宗。
  日月照明星荟萃;
  山川聚紫气腾升。
  我在山羊、白石、谯家、毛田等地教学,都有人请我写对联。特别是在甘溪中学任教的十多年,请的人更多。我因毛笔字写得不好,就与同校的丁太白老师合作,我撰他书,他的隶书、楷书,以及美术字都写得很好。
  退休回家务农,乡亲们照样请我写对联,但由于精力不旺,时间仓促,书写越来越差。
  2007年,一场大病,几乎去见马克思,病情好转后,不能干活。无聊之余,就订阅《对联·民间对联故事》。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用《联律通则》一对照,我原写的对联多数是违律,特别是失对、失替、三仄尾、三平尾方面见多。如曾经写过的一副春联:
  春天吹春风,春风送春雨,春雨润春苗,春苗开春花,春花遍地香;
  好地有好家,好家出好人,好人办好事,好事出好果,好果大家尝。
  弊病百出,看沿河县城里出卖的春联也不合格的,只能说是“发财话”。因此,我近几年都订阅有关对联的书刊,加强对联知识的学习。
  有人对我说:“老杨,这么大岁数了,何苦啊!”我回答的是:“对联是中华国粹,不但我要学,而且还要动员年轻人学习。”
  近年来,我劝老寨完小爱好对联的几位教师订阅了对联书刊,并在校园内贴上一副对联:
  不以高龄为卑;
  应跟国粹是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