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生活
文章内容页

楹联艺术的春天

  • 作者: 对联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4658
  • □杨晓燕

      经过一大批热爱传统文化的楹联人经年累月、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一度被冷落的楹联艺术逐渐复苏了,但其价值还远远没有被社会广泛认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楹联,又给楹联艺术的发展增加了不少助力。

      温家宝总理在任时曾三次引用摘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名联: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山东菏泽考察,和市、县委书记们座谈时念了一副河南南阳市内乡县衙三省堂门前写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对联:

      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此举彰显出了楹联的教育作用。

      河南南阳市内乡县衙博物馆被打造成河南省纪委廉政教育基地,至今已接待游客90万人次,其中来接受官德教育的就有40万。其实,楹联的作用还有很多。

      2014年1月22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欢聚一堂,共迎新春。习主席说,再过几天,就是农历马年春节了。我念两副报纸上刊登的春联送给大家:

      骏马追风扬气魄;

      寒梅傲雪见精神。

      昂首扬鬃,骏马舞东风,追求梦想;

      斗寒傲雪,红梅开大地,实现复兴。

      习近平主席如此以身作则地践行《中共中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无疑是向世人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党的领导集体对传统文化高度重视。

      诚如以上《决定》中所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楹联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自然应该在这复兴传统文化的热潮中起到中坚作用。从山西电视台率先举办楹联高手电视大赛后,中央电视台、国家图书馆、中国楹联学会开展了“2014马年春节春联征集活动”,几天时间收到海内外应征春联近12万副。并先后举办两次书写大会。安徽电视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卫视等也纷纷跟进举办迎春征联活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主流平面媒体开辟专栏刊发春联作品或新春联句贺岁;央视网、人民网等网络媒体也对春联习俗进行深度报道;安徽省门户网站中安在线开展“为祖国送春联”活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继续开展送春联到基层活动;中国楹联学会还把春联送到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可以预见,楹联这朵最美的文学艺术之花必将开遍祖国大地,因为——楹联的春天已经到来。

      让我们期待:普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随口引用几副楹联,博大精深的中华楹联文化日益繁荣昌盛。

      (045008山西阳泉市矿区赛鱼街道桃北西路旧6-2-3)

      本文标题:楹联艺术的春天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3220.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