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7607
  • 蒙 雨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蒙 雨

      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缺席”的痼疾会严重危害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究其成因,主要是由于“语言中心”办学方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造成曲解,“一元权威”式教育不利于思维空间拓展,课程设置缺乏思辨能力训练内容,欠缺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等等。

      思辨能力 大学英语 教学

      伴随着人才竞争愈趋激烈,国内外教育界关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关注。Dobson C(2008)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且快速更新,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关注思辨能力的培养目标,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益,这是21世纪受教育的必须条件。国内外语界关于思辨力的研究始于黄源深先生(1998)对“思辨缺席症”的思考,其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甚至高校外语教改都对思辨力培养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这是可喜的进步。但值得忧虑的是,大学生英语学习中依然未能摆脱“思辨缺席”的痼疾,更因此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造成了持续的不良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并为大学英语教改提供有益借鉴。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缺失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大致有三大步骤:第一步,文本学习,即熟悉文本大意和掌握教材重要知识点;第二步,指导学生掌握文本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词汇及主要句型;第三,练习,模拟主题相关的场景供学生进行口语、阅读、写作等学习活动。由以上教学步骤分析可以发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加倾向于经由语言模仿和重复练习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但欠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这种因欠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等思考技能或策略而造成的现象即所谓的“思辨缺席症”。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语言中心”办学方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曲解

      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是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合格的英语人才。由于“语言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导向,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重点关注于二语习得和语言技能的操练,教学内容以诵读、记忆、模仿、释意等为主,诸如课堂讨论、习作点评之类利于学生思维发散的教学活动严重匮乏,学生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缺少培养的空间。甚至于为完成教学任务和语言水平测试通过率,教师有时不得不“满堂灌”。以上问题的存在,客观上也因此造成学生“思辨缺席”的诱因。

      (二)“一元权威”式教育不利于思维空间拓展

      在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中,思辨能力集中反映为好奇、自信、质疑等情感特质。但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往往呈现为“一元权威”式教育。学生惯于被动听讲、顺势理解、全盘接收,不愿意主动思考或甘于放弃分析和思考的机会,学生的课堂行为局限于被动的听、读、写、译,思维空间囿于有限的教材文本范围内,且师生间和生生间都缺少充分的话语、信息和情感交流。久而久之,由于缺少积极情感因素的激励,学生好奇、自信、质疑等思辨能力也会逐渐减退乃至消失,英语语言技能的学习效率也会因此大打折扣。

      (三)课程设置缺乏思辨能力训练内容

      思辨能力是后天培训和训练得来的。经由学生元思维的控制下以及认知技能训练和情感特性培养,可以逐步养成好奇、自信、质疑等思辨能力特质。目前,思辨能力的教学形式分为独立设课式、内容依托式两大类,前者设有专门课程系统供学习者修读,后者则依托外语学习为媒介和工具达到提高语言技能和思辨能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主要为后者,即通过英语教学的潜移默化来强化大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语言技能发展与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互促共进。但国内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普遍存在重输入、轻输出的问题,更多地强调接受性技能训练,基础类课程除《大学英语》《英语口语》之外,供学生选修的通识类、专业类课程匮乏,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存在严重的人为分割的现象,课程内容多数围绕着四、六级考试展开,学生知识结构单一,视野狭窄。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通过第二语言来思考、学习新知,思辨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

      (四)欠缺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

      分析、推理、评价等认知技能是思辨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培养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littlewood(1991)就明确指出,自主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具备超越性与批判性特征的判断、思考和独立行动能力”。但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地位,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和技巧乃至学习效果的评估都由教师一手包办,这就导致学生缺乏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很少汲取到课堂教学或教材文本以外的英语知识,不能充分运用运用已有知识、生活阅历和价值观念等进行独立理智的分析判断,因此也阻断了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渠道。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关键是要实现教学转型与课程的彻底改革,必须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来设立大学英语课程,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宽口径的人才,这也是新时期大学英语教改的基本趋势。

      [1]杨淑霞.大学英语课堂活动与思辨能力培养[J].高教学刊,2016(13).

      [2]唐春珍.基于慕课优势的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学园,2016(10).

      (作者单位:贵阳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文标题: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3370.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