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生活
文章内容页

我所居处 一塔湖图

  • 作者: 对联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6317
  • 文|高 扬

      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的家乡在仪征,东可望二分明月下的扬州,西可视六朝烟雨中的南京。在小城,我所居处的周边景致,简而言之是“一塔湖图”,她们与我朝夕相亲,共度春秋,早已是相看两不厌了!

      身立阳台,启窗而观,仰望云卷云舒,平视枝舞叶飞,俯瞰花开花落。窗下是一条平坦的步行街道,路边草木葱茏。路之南有一条令人心怡的小河,阳光照耀之下,波光潋滟。如今沿河两边已经是小城的风景带,一路楼台全依水,两堤花柳总恋桥。这条河,就是“一塔湖图”中的“一”。

      忆明珠先生曾在小城仪征工作生活,有《隔河柳》一文,开篇言:“小城有河,河边有柳,柳外有人家,人家屋顶上也有我家的一片烟霞。”如今沿河两岸新建了一些亭阁,其鼓楼东南侧建有廊亭,匾曰:临漪亭。我应约撰写的对联刻制悬挂其上:

      依依春树隔河绿;

      脉脉晚霞拂槛红。

      鼓楼附近另有东南水会主亭和辅亭,我所撰主亭之联为:

      流水横南,轻桡画舫歌明月;

      高亭起北,碧瓦朱阑望彩虹。

      塔,指的是历经风雨的天宁寺塔,它位于我家的东南方。始建于唐代景龙三年(公元709年)。

      我曾撰过一副天宁塔联:

      尚义著春秋,高擎巨笔天宁塔;

      求真参日月,长逐深情扬子江。

      “尚义”“求真”是仪征的城市精神,“高擎巨笔天宁塔”运用比喻,抒发豪情,表现出了家乡人的雄迈气概。

      湖,则是指我家西侧扬子公园里的镜湖,我心中一直叫她未名湖。扬子公园的名字由古时之扬子县而来,公园初建于1988 年,后不断完善。如今,园内湖畔新建的明清风格亭榭楼阁古色古香,令人留连。

      镜湖之西有一水榭,面东大门上的匾额曰“抚波榭”,我所撰之联为:

      

      湖宽开眼界;

      水洌涤心怀。

      公园里的镜湖虽不如洞庭湖那样“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但清秋月色却是一样的。君若有闲,邀三二友,于皓月高悬、灯辉万井之时,于此水榭品茗赏月,“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岂不乐乎?“水洌”是最爽眼的美景,是环境宜人的合格证书。而今此湖于日暖风恬之时,波平若镜,镜可鉴人。若至秋季,水尤清洌。水清不止爽目,更可“涤心怀”。

      湖滨水榭面西大门悬匾额“对秋”,吾所撰之联云:

      云淡天高风袅袅;

      月明林静水潺潺。

      晴日,飘逸的白云蓝蓝的天,映入你的眼帘,袅袅的风儿轻抚你的笑脸;夜晚,如水的月色洒向湖面,水月交融,静静的小树林散发着花草的馨香,此时的背景音乐就是克莱德曼键盘上流淌出来的《秋日私语》。

      “一塔湖图”之“图”,指的是坐落于扬子公园之北的仪征图书馆。新馆造型新颖,外观简洁。

      入诗有味梅花影;

      润物无声书卷香。

      图书馆书籍的芬芳在小城四处飘溢,似春时的鲜花让人悦目怡心,若夏季的浓阴令人神清气爽,像秋天的明月使人清雅明洁,如冬日的阳光给人温暖温馨。看到“图书馆”这三字总是觉得特别亲切,因为自幼就和图书结缘,书儿早已经是我最可意的人儿。

      “一塔湖图”,伴我征途。小河,仿佛是创作的源泉,她与长江相通,源源不绝。高塔,有浩然之气,可以助我“梦追十万八千里”。镜湖,拓开我的眼界,洗涤我的心怀。图书馆,是无尽的宝藏,让人营养全面,身心健康,锻造出有志有情有趣的灵魂。

      拥有一塔湖图,人生不会孤独。一条护城河,一尊天宁塔,一泓未名湖,一座图书馆,再加上一名白头翁,一台笔记本,合为“本翁一塔湖图”。童心尚在,自有乐土。

      本文标题:我所居处 一塔湖图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6927.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