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生活
文章内容页

雅俗共赏 拾趣对联

  • 作者: 对联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5696
  • 文|姜旭丹

      对联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是体制短小,文字精炼的一种文学样式。漫漫文学道路上,对联恰似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溪,流入中华文学璀璨的历史长河中。

      我了解对联,是从春联开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是后蜀君王孟昶留下来的,据说是最早的春联。

      “久抱诗书渐入境;初谙笔墨始修心。”这样的对联挂在文人书房中,不仅装饰美化厅堂,而且透出一种主人的雅兴。不经意间,家中便增添了几分雅致。“室虽陋,但有文房四宝;人纵微,然凭正气一身。”“苦志时,黄卷青灯听夜雨;纵情处,玉堂金马醉春风。”“乐以忘忧,行现在可行之乐;书能益智,读平生未读之书。”纵身其间,好不自在!

      “几行绿柳千门晓;一树红梅万户春。”“竹报平安,一年好景随春到;花开富贵,四季财源顺意来。”“欢乐满堂迎富贵;团圆阖府贺新春。”几副春联寓意丰满,浓浓的年味,饱含着节日的喜庆。一纸朱红,一台砚墨,点染出几许中华文明。

      “人增高寿;地转阳和。”“樽开北海;曲奏南熏。”“文章随岁老;浩气逐龄高。”“高龄增福寿;余热画丹青。”“五岳苍松劲;云峰仙鹤鸣。”在老人寿辰之日,晚辈往往送上祝词或寿联。几副寿联便把儿女们浓浓的孝意融入其中。

      短短几个字,常常能涵盖千言的意韵。上下联如果对仗工整,平仄和协,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如山泉淙淙,给人一种美妙的感觉,一种愉悦的心灵享受。

      最快意的是那文字里的意境,当得与天下人共品。“风旌不动真乘义;月印常圆了悟因。”“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这些是需要用心体会的。是要让感情去触摸,去模拟,去深入,去享受。那样的氛围,那样的景致。

      还记得有一次品联,有副对联这样写道:“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清澈见底的水中,明月静然,鱼儿轻缓地穿来穿去。是在解读月的深邃吗?空山不见人,但闻鸟鸣声。鸟儿们是在谈论天空的高远吗?我有点痴迷了。这种愉快的文字,让我徜徉其间,陶醉不已。

      指缝太宽,时光太瘦,一辈子总是太短。而流传于其间的,是那生生不息长久不衰的国粹,是熠熠生辉的中国文学史,是两行对仗的独特的文学样式。

      本文标题:雅俗共赏 拾趣对联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6953.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