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民安 洪慧敏
陇西望族;
北海名流。
这是甘肃定西的一副李姓对联。陇西因地处陇山之西而得名,秦朝时就设了郡,可见当时之繁盛。现为定西地区一个县。
上联是说陇西乃李姓望族之处,李姓人口的发源地就是陇西。下联是说唐玄宗时期,任北海太守的书法家李邕善为文,犹擅碑颂,工行草书,被人称为“李北海”。明代出版过其专著——《李北海集》。是李姓中的社会名流,后人敬仰。
经传道德;
名重谪仙。
上联讲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出生于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姓李名耳字聃(dān),相传其母怀胎81年而生,故号为“老子”。任过周朝周平王时期的太史,通晓古今之变。后见周衰,西出函谷关,当时的关令尹喜见他骑青牛而来,有隐遁之意,强请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出关后不知所终。道家尊称其为“太上老君”。
下联指的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祖籍陇西,幼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号“青莲居士”。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诗人贺知章称其为“谪(zhé)仙”。
传说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zhuān xū)帝有个曾孙叫皋陶,在尧时曾担任士师,专管司法,是我国刑法的创始人,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刑律。他的子孙世袭士师职务,后来士师改称大理,他们以官职为姓,称理氏。
商纣时,理氏中有个在朝廷当官的大臣叫理征,刚正不阿,拼死直谏,得罪了纣王,被处死刑。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幼子理利贞,逃往古伊国的涂山中避难,就在即将饿死的时候,偶然发现山谷中有几棵果树,结满又酸又甜的小果子,母子才得以活了下来,直到周朝建立后才出山。后来理利贞作了周朝的官,为了不忘这段蒙难,感谢果树的救命之恩,借理的谐音,将这种果树命名为李树,并将姓氏理氏改为李氏,理利贞就成了“李利贞”,更成为了李姓的始祖。
李利贞的后代世居陇西,十一世孙即李聃(老子)。
公元618年,隋朝贵族李渊起兵太原,建立唐朝,立国近三百年,有二十位李姓皇帝;五代时期,李存勖又建立后唐。此后李姓日益繁盛,历史上作过皇帝的李姓人士多达60余人,这在中华姓氏中是绝无仅有的。
实际上李姓的来源也决不止陇西一处。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现在姓李的,是由别的姓改姓李的,有姓嬴改姓李的,有姓赵改姓李的,特别是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将李姓赐给建唐有功的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等16位大臣,他们都改姓了李。
李姓的姓氏对联也很多,我们搜集到的有36副,嵌入对联中或含指的著名人物有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李冰,秦代政治家、帮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李斯,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东汉大臣、时称“天下楷模李元礼”的李膺,隋代工匠、设计建造赵州桥的李春,唐初大将李勣、宰相李泌,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李贺,北宋大臣李沆,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明末启蒙思想家李挚,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梦阳,明代著名戏曲家李开先、李攀龙,明末清初哲学家李颙(yóng),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清末洋务派和淮军首领李鸿章,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地质学家李四光等等。
李姓堂名为:陇西堂,主要郡望有12个,其中陇西郡是人口最多的一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