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生活
文章内容页

伞联趣话

  • 作者: 对联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35312
  • □ 肖辉焱

      在我国把雨伞称作“盖”,而伞的正式定名见于唐朝李延寿撰写的《南史》和《北史》。文人墨客在与伞相处的几千年中,不仅创作了不少的“伞诗”和“伞画”,还撰写了不少的“伞联”。

      明代,洪武进士解缙在七岁时随父出游,见一女子吹箫,父出句命对,曰:

      仙子吹箫,枯竹节边生玉笋;

      解缙随声对道:

      佳人撑伞,新荷叶底露金莲。

      枯竹,指箫,玉笋,指女子之手;金莲,指女子之脚。

      明代文学家祝枝山在画家沈周的院内与沈观赏荷花,祝出联云:

      池中荷叶鱼儿伞;

      沈即对道:

      梁上蛛丝燕子帘。

      此联之上联相传出自明代文学家唐寅。一日,唐寅见池中鱼儿在荷叶下游动,遂得一上联:

      池中荷叶鱼儿伞;

      他正在为下联犯难时,一个过路乞丐对曰:

      被里棉花虱子巢。

      乞丐的对句虽不够文雅,但系切身体会。

      “伞”字的繁体由五个“人”和一个“十”字组成。古代文人常用这个字的结构特点,编造许多拆字伞联。《评释古今巧对》云:明代吴江知县,一次见吴县、长洲二知县携两把官伞同轿出行,遂得一比下联“二公并轿撑双伞,大小十人”,但久未得上联。后来,湖南长沙府尹闻知,便对以“一家造册分两图,内外八口”。“图”字的繁体圖由四个口和一个“十”组成。

      明代无名氏所撰的《对类》载有一联:

      四口同图,大口包藏小口;

      五人共伞,上人遮盖下人。

      《解人颐》载有一联与此大同小异:明代杨溥小时候,地方官令其父服役,杨溥求免,官出一上联云:“四口同图,内口皆从外口管。”杨溥随即对道:“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言下之意,要求地方官法外施恩。据说此官见杨溥有才学,便免了其父的差役。

      清代吴文之,九岁即善应对。某日,一客指画为题出了一上联云:

      画上行人,无雨无风常打伞;

      吴文之对道:

      屏间飞鸟,有朝有暮不归巢。

      本文标题:伞联趣话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7482.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