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育创新——以“移动智能终端开发技术”课程为例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5219
  • 王天顺 周湘贞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育创新
    ——以“移动智能终端开发技术”课程为例

      王天顺 周湘贞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能够使大部分同学以所学专业就业,那么作为信息工程系这个工科专业,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必然会成为主流。在“移动智能终端”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笔者所处团队摸索出了一条校企合作教学,着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混合学习的方法。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教育,通过反馈的学生就业信息,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就业为导向 应用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 混合学习

    一、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步入了大学的校门,近三年的大学本科入学率基本维持在74%左右。因此对应的就业率是整个教育部门、家长的重点关注数据。

      想提高就业率,就要研究企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从而获得社会、企业的认可。而“移动智能终端开发”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综合性程序设计课程,共48学时,3学分。

    二、“移动智能终端开发”教学现状

    本课程设置在大四第一学期,由于部分同学考研,部分同学出去就业培训,往往会出现学生逃课不来;来上课的玩手机、睡觉、看其他书籍等隐性逃课。调查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学生不准备以此方向就业,另一部分想以此方向就业的学生又认为课堂所学内容太少,不能够真正达到企业的实际要求,由此出现了该课程教学的合法性危机。教学的合法性危机指在贯彻来自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命令时,无法把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忠诚维持在必要的水平上,使课堂教学活动获得学生的认可[1]。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内因

      教学过程中量化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学校为了统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减少计算复杂性,采用一刀切的办法,仅以教师每周所带课程时数为标准作为考核指标。由于直接与就业相关的课程更新速度快,所学内容庞杂,成了教师最不愿意接的课程。而这些课程,又是能够使大部分同学在本专业就业,提高学校就业率,使学生获取高薪的课程。

      (二)学校外因

      各类培训机构的冲击。培训机构经常宣传经过2-4个月的培训,找到理想的工作,高薪就业,学费在学生就业后再进行偿还。但这种就业模式经过笔者对参加培训学生调研,也有很多不稳定因素。例如培训机构在学生招生、就业时存在虚假宣传、伪造经历的嫌疑。有的培训机构教学人员通过帮助学生伪造相关就业信息填报促进学生的就业,但后期会造成学生比较严重的影响:比如学生在公司疲于完成工作任务,在正常工作时间没有办法做毕业设计、写毕业论文,甚至无法以回校答辩为理由请假,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三、针对性的教育创新方法

    (一)优化教师考核制度,引入难度系数,对教师工作做出认可

      针对教师不愿带新课,产生职业倦怠感的问题,学校要从考核制度、课时费等相关政策上适当给予激励,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予认同。对教师所带课程引入难度系数,学校及相关院系成立专家组,每年对相关课程进行难度系数评估,评估指标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并对其给定分值、设定对应的难度系数[2]:

      (1)该课程是否属于前沿、更新速度较快的课程;(2)教师教授此课程的次数(即带过几次这个课程);(3)教师备课时课程更新情况;(4)教师在这一学期中所带课程门数。

      (二)精选在线课程,学生混合式学习

      短学期课程灵活,同时也使得每堂课程安排更加饱满,要求学生课堂外自我学习查阅的资料增多,课程任务量隐性增大。为解决教师教学、科研精力有限的问题,我们采用混合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里的混合学习,即教师有目的地把技术和面授教学相结合。

      (三)把准就业导向,做好校企合作,教师深入实习单位一线挂职

      关注行业发展,把准就业导向,结合本系学生实际情况,明确课程目标,认清自身定位,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严格按照自己编写的大纲做针对性的实验。课程相关教师在假期深入实习单位工作一线,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丰富开发经验。

    四、结语

    采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育创新以来,大四上学期的课程,很多同学,自发地来到教室学习相关的课程,较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的中,要时刻关注本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人员需求动态,不断更新、调整教学内容与计划;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提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师主动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的能力,使得教、学共同进步。笔者作为在岗的教师,希望能够不断地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提高该课程及相关课程的整体教学、实验水平,培养出符合就业单位标准的合格人才。

      [1]陈坤华.高校课堂教学合法性危机及其化解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16(4):78~84.

      [2]莫愿斌,谭福锦.基于难度系数的听课评价体系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1):92~95.

      (作者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王天顺(1980-),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物联网;周湘贞(1976-),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数据、软件工程。

      本文标题: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育创新——以“移动智能终端开发技术”课程为例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8556.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