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试析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5349
  • 明方胜

      试析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明方胜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改革推进,我国高等院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作为我国重要的科学发展策略,教育兴邦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其也是对新型人才进行培养的一项重要条件。因此在机械制造专业的教育过程中,相应的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现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当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管理队伍中还存在较明显的问题,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展开研究,以期对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高职院校 学生教育 管理模式 创新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扩招工作开展,学生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也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学生整体素质出现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也给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在这种前提下,要想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提升,就需要各高职院校共同努力,研究和分析相应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更新,从而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轻松和舒适的学习环节,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就将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管理模式创新展开研究,希望对广大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更有效地参考作用。

    一、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指导方向,树立学生教育管理的新理念

    要想在实际教育工作过程中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过,对传统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就应该将科学的发展理念作为基本的指导方向。高职院校在对创新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思想进行有效融合,并将其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在这个过程中,要求高职院校坚持着“以人为本,制度兼备”的教学原则,从而在实际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将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环节,对其展开有效的人性化管理,帮助学生将其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进行确立,充分尊重学生,通过对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和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效链接,为更好的解决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的问题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最终为学生建设一个更适合其发展的环境,将管理模式得到有效提升[1]。

    二、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风格,不断加强学校和二级学院之间的教育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需要将教育管理模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进,从而构建去全员参与的教育管理模式。当前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中通常采用的都是学校与二级学院两级管理方式,也就是学校被学校的团委组织和学生处进行统一管理,各院系之间进行各自分管工作,在院系之下再由各专业进行相应管理[2]。在这种模式下,要相对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提升,就需要将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落实。在班级中,辅导员就相当于在初高中时的班主任,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始终担任着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对学生的大学生涯进行指导和帮助,而专业教师则是负责对专业课程进行教育和讲解。

    三、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学生会或是团体工作中,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在实际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将学生的需求作为基本的研究课题,同时还应该将学生作为管理过程中主体,这样在实际进行学生管理或是教育的过程中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和意义,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帮助。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基本成年,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自主性,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辅导员都很难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做到面面俱到[3]。那么在这种前提下,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就应该积极的对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培养和锻炼,鼓励其参与到学生会的工作过程中,或是参与一些学校组织的团体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也将得到十分有效的提升,为今后学习或生活奠定基础,不断实现自身在高职院校学习中的作用。

    四、结语

    经过本文的论述,相信在很大程度上能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创新起到帮助作用。特别是在机械制造专业的教育过程中,相应的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现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管理队伍中还存在较明显的问题,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将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基于此,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提升,就更加需要各高职院校共同努力和进步,不断创新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从而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轻松和舒适的学习环节,给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更大的帮助,以便为社会输送更有用的专业性人才。

      [1]靳润奇,池卫东,王冬梅等.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3,27(32):30~31.

      [2]魏冬云,魏敏.浅议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科技风,2013,46(21):215.

      [3]张时碧.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高教论坛,2013,61(6):88~90.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明方胜(1965-),男,汉族,湖北大冶人,大学,湖北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本文标题:试析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29768.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