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洁
博客小说的体式特征
——以《我们班的博客》为例
易 洁
近年,中国当代文学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小说体式——博客小说。小说从语言叙述到装潢设计都采用博客形式。博客小说作为一种网络化写作方式,与传统写作相比,它有着自身的特点:文体模式变异;时间及时更新、排序;人物虚拟化;人物不再是小说形象的核心;情节淡化。
博客 小说 体式
体式,就是体裁样式。小说作为一个独立的体裁,它具有自己区别于诗歌散文等其他文学体裁的本质特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说性”。郑渊洁,说过,“一本书不论从哪页看起,5分钟后还不能吸引你,请毫不犹豫地扔掉它。”[1]这意味着,要吸引读者,必须借助于悬念迭起和情节紧凑的故事。
而博客小说,它首先拥有博客写作的特征,又同时具备小说文体的特征。它是用博客的方式发表的小说。目前,网上出现了许多写作、创作小说的博客。博主在博客平台上发表自己写作的小说。商晓娜的《我们班的博客》系列,并不具备很强的故事性,却吸引了大批的读者。
这是国内首次以博客形式进行创作的校园小说系列(6本)。它通过一个班级博客的独特视角,全面反映了当代小学生的生活。这6本书相互独立又有情感与逻辑的关联,分别对应小学一到六年级;叙述风格和排版设计均采用博客形式。由于博客这种形式的独特性,作品呈现出了非常强烈的纪实风格,其平易、亲和、动感的叙述视角和丰富、变幻的故事情节,赋予作品很强的时代感、亲切感及可读性。下面笔者以此书为例对博客小说的体式特征进行一些探究。
一、文体模式变异
传统的文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相对稳定的表现形式和写作特点。比如小说,很多理论著作都把典型的人物形象、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三要素当作它的主要特征。作品一旦完成,我们就能从它的形式和特征上判断出它的文体。而博客小说无论在结构上、形态上还是在文本表现形式上,它都是自由随意的。结构上它类似于人类的联想记忆结构,非线性,可以自由组织信息。写作文本状态方面,它呈现一种开放的、未完成状态,读者只要愿意就可以成为其文本的生产者。而在文本的表现形式上,博客小说则显现出传统小说所没有的自由性与随意性,它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可以是无声的也可以是有声的,甚至可以以动漫、电影的形式出现在文本中,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写作形式。比如六年级进行时《再见,我的小学时代》充分显示了它的自由性与随意性。它在博客里分别粘贴了客厅、饭厅、厨房、餐桌、椅子和花瓶的图片,甚至还画了个QQ表情上的微笑上去,就好像真的在跟人聊天一样。
博客一般都会设置评论和留言功能,所以跟读者的交流程度和密度都是空前高的。思想家温伯格曾说:“网络空间以趣味性定义,如同现实世界以地理状况定义。网络上的趣味性如同网络本身,有散发性,没有边界,却有包容性。”[2]在博客上,最流行最便捷的方式便是采用留言,可以针对每一个帖子留言,也可以集中在一起留言,形式多样。在博客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同的链接。当然,这种互动性都是建立在自主性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大家的讨论只能在留言中展开,不能干预主体作者的创作。
作者商晓娜在创作中就充当了作者和读者的双重身份,也就是说作者既要冒充当天日记的主人公,去发布博客,同时又要用另外一些旁观者的身份去留言、评论、链接。在这点上,它与真正的博客有所不同,毕竟它是出自同一个人,那些所谓的留言、评论、链接只不过是杜撰出来的。
二、时间即时更新、排序
博客在时间性上的特点有两个:排列顺序上的时间性、更新上的即时性。前者是指博客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记录,最新发表的帖子会放在博客网页的最前面,这是博客与普通网页最大的区别,在某种意义上它跟传统日记一样只能往后写。更新的即时性是指博客网站经常频繁地更新和发布信息,只要你愿意有时间,完全可以做到即时交流。博客写作对博主来说已经俨然成为一种习惯,博主就像学生时代写日记一样,将写作博客看作必修课,几乎每天都要更新博客,并不断地积累信息。这是博客区别于其他个人文章和个人网站的关键。“这种即时性,才可以及时记录个人的行为、信息和思想。因为即时,所以新鲜,所以独特。将博客作为习惯,也使别人阅读博客成为习惯。”[3]前面谈到,博客小说有点类似于日记类小说或通信类小说。不过“博客小说”赖以发表的载体本身带给了这类型小说一些不同于其他小说的特点,特别是时间性,因为博客是自动记载发布时间,不能随意更改的。所以每天发表的就应该是这一天的事。比方说,在2008年12月10日发布的小说章节,内容大多是这一天内发生的事情,除非是在回忆或者做梦。因此,从时间性这一点来说,博客小说比别的小说带给读者更多的真实感。
三、人物虚拟化
博客小说多采用第一人称视角。作为博客小说的作者,原则上就是故事的主角。博客中的我——也就是博客的发布者,是一个虚拟的身份(这与一般的博客不同,他是真实的)。也就是说,作者虚拟了一个写博客的人以及这个人的身份、生活、工作、情感等等。在博客里,你完全可以像小说一样,写自己是一个小偷、一个杀手,也可以是一个明星一个总统,甚至是一个超人乃至妖魔鬼怪都可以,只要你虚拟出来的生活、情感足够真实,只要你能自圆其说。《我们班的博客》系列表面上是全班同学一起写(当然是作者每天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每天不同的人在写,写出来的东西不能和前面同学写的相冲突,那就要花大心思,因为你要表现的是另外一个人或者一些人的生活,还要杜撰他的交际圈子,并且要预测即将发生的种种事情。
因为博客就是一个自由状态下的个人性的行为、视角、思想、爱好和兴趣。这正是博客能够吸引博客本人和读者的力量所在,也是其他文本都无法实现的极致。这样小说所展现出来的就不是某一个个人的思想了。同时,博客的信息选择具有倾向性。不同的作者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于是博客就具有了个性特点。这也使博客的信息整合轻松自然,给我们呈现一种个性化的写作方式和角度。
另外,博客小说不会先自我介绍我是谁谁谁籍贯婚否家庭背景,毕竟这是有点日记性质的小说(表面上这是写给自己看的),而且不管前因后果直接从当天开始,所以真正的作者要尽可能巧妙地悄悄地把这个虚拟的发布者的身份背景展示出来。
既然是虚构人物写日记,那么文笔就不能太老练太流畅,毕竟没有任何可能性表明他们都是作家,具有写作的天赋。更何况《我们班的博客》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写作,有几个错别字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才不正常。
四、人物不再是小说形象的核心
20世纪以来,小说艺术突飞猛进,小说的写法几年一变,但是,不管如何变化,人物刻画都是小说的核心。当然,人物的描写不可能还停留在19世纪巴尔扎克小说那样,而是对人有新的认识,写法也日新月异。博客小说里,没有主人公,也没有关键人物,人物形象不再是小说的核心。像《我们班的博客》,全班50多个同学,大家每天轮换着上去发布消息、发表评论。读者就通过他们“稚气”的叙述知道今天班里谁谁发生了什么事(包括在学校在家里),了解到某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性格,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成绩怎么样,父母怎么样等等,基本上每个人都谈及,没有哪一个是核心人物。
五、情节淡化
博客小说不拘泥于固定格式,除了惯常追求的确定性因素外,还追求更多的非确定性因素。不能用传统小说讲究故事情节的确定性因素把小说创作框死。高行健认为小说写法应该多样,有讲故事的,也有不讲故事的,只要作家能提供生活的若干场景——如像风景画或人情画一样,这样的作品就有其存在的价值。现代小说提倡创作观念的多元化格局,注重情节提炼与主张情节淡化的小说观念互补,而不是互斥。当今的儿童小说也不再严守过去“故事完整,有头有尾”的创作信条。因为部分思想敏锐的儿童读者,在阅读欣赏小说时“未必全都那么看重故事的完整和跌宕,沉湎于‘有一天……后来……紧接着……’的说书式的结构,而是很希望有一些不平常的写法的。”所以梅子涵认为,当今儿童小说“不一定有个故事终了式的结尾;那几千字几万字不一定由一个中心故事贯穿到底,而可以仅仅用一个主题连接起来的几个有意思的段落……”[4]
《我们班的博客》里,全篇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一点都不紧凑,比传统小说松散得多。因为每一篇博客都是不同的人写的,说的是当天班里或者家里所发生的事情甚至只是自己的一点感想,有可能会连接前一天的事情接着往下写,也有可能会是接着几天前的事情,没有连贯性。比如六年级进行时,有一篇题为《顾老师结婚了》,只有两行字“听范老师说,国庆节放假的时候,顾老师结婚了。 顾老师真不够意思,都没有通知我们去参加她的婚礼!”[5]。然后过了一段时间,中间有很多的事情发生了,又有一篇博客谈到顾老师怀孕了。小说就是这样,没有章法,没有结构,却又吸引人往下读。
博客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写作形式,有其自身鲜明的特色,而且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文学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
[1]郑渊洁.《奔腾验钞机》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方兴东,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3]张兰,刘国亮.中国博客新闻化的潜力及发展趋势[J].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2006(2).
[4]梅子涵.儿童小说叙事式论[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
[5]商晓娜.我们班的博客.六年级进行时[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文学院)
易洁(1971-),女,汉族,广东肇庆人,肇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写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