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旅游业中传统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研究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5213
  • 张 扬 韩福丽

      文化视点

      旅游业中传统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研究

      张 扬 韩福丽

      随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在物质需求基本被满足的前提下,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和追求也不断被重视,旅游文化开发成为新形势下,一种文化展现、文化发展的新方式应运而生。对原生态文化风俗进行研究和整合,并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文化景观,和旅游业相结合,开发出更加独特和完整的文化旅游路线,对于少数民族区域的经济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侗族大歌 原生态文化 旅游业 文化资源利用

      广西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千百年来的发展和传承,始终保持着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和风貌,新世纪以来,侗族大歌不仅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多次成功巡演,在国内领域获得广泛关注,而且有过多次出国演出的经历,并于2009年被选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重要的少数名族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在现代化的旅游开发过程中,侗族大歌也始终作为当地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重点项目,通过令人印象深刻的合唱表演,给来往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是另一方面,较为粗暴的旅游开放方式下,缺少更好地艺术展示方法和形式,导致侗族大歌很多内在的意涵和特征被忽视。以下,作者将根据侗族大歌被开发为旅游产品资源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开发建议,希望能够给侗族大歌的艺术传播提供一定帮助。

    一、传统民俗在旅游业中的开发利用

    (一)现代化旅游的新需求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日常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是有了更高的精神非物质追求。体验经济,是二十一世纪一种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原先的经济发展只注重短期投资开发,希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投资少,收效快。因而旅游发展方式非常粗暴。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中产阶级数量庞大,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追求,对于旅游地方和旅行方式的选择和老一辈也截然不同,更加关注内心的想法,注重旅行过程中的体验和心灵感受。[1]在全国各地上百个以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行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只有牢牢把握这些新的消费者阶层的想法,并能够即使做出改变,才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侗族大歌,早在上世纪就已经获得全世界的瞩目和重视,是一种在官方层面被重视的文化,但是如何将这种文化用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进行传播,在利用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的同时,要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特征,即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进行旅游文化升级,把握游客复杂而又多变的心理,时刻创造惊喜,满足新的旅游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二)传统民俗文化的资源价值

      传统民俗文化在于旅游业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始终作为最基本的文化资源,被不断开发和利用。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少数民族原生态的文化资源,始终是最后追捧的一种旅游文化,原生态的文化代表了整个地区和民族的独特性,在帮助人们获得新知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和充实感。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物质符号,如建筑、服装、手工艺作品、特定物产,到抽象的精神文化领域,如歌舞表演,民族历史,宗教信仰,节日庆典,都是可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被大量运用的元素。[2]而我国广西、湖南等地区的侗族地区,在千百年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发展体系、生活环境和宗教信仰,还有相应的节日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大量运用的侗族大歌。侗族文化生活中的各个元素环环相扣,有其内部的因果关系,因而在进行侗族大歌的旅游文化开发的过程中,不能够将侗族大歌从整体中独立出来,而是要对这层文化符号进行解读,否则游客所能观赏到的只能是皮毛,侗族大歌内在的深度永远不能被感受到。

      (三)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目的

      借用当地文化特色,带动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了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经济发展创收的重要方式。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压力大,因此很多人采用旅游的方式舒缓压力,或者寻求新知,探索文化和古老文明。然而现代旅游业的开发和发展却非常粗暴,在全国各大景点,都可以见到大量雷同的景观和商业街,商业街中售卖的除了一部分是当地特色物产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各地小商品市场中批发来的物件。因此总体而言,目前的旅游开发项目中,大量的盈利来自于千篇一律的模式,而这种旅游模式却不利于当地文化的宣传和传播,也伤害了游客的感情。单纯的兜售文化商品并不能够帮助旅游地向外进行文化解读,游客泛泛而看,浅尝辄止的可能性也最大,因此长久看来,并不能够带来持久的利润,也无法提高文化影响力。因此现代化的旅游,应当将当地的文化内涵作为核心,以文化的“解读、发展、创作、输出”为重点,创造更有价值的文化作品,帮助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经济文化的冲击之下,依然抱有鲜活的活力。侗族大歌作为当地最有影响力和价值的文化符号,其内涵值得深挖。

    二、广西侗族大歌在旅游业中的发展方向

    (一)发展基础

      侗族大歌,是侗族地区重要的文化符号,是当地少数民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种无伴奏指挥、多声部演奏的音乐艺术。这种多声部合唱的歌唱方式,在全世界传统文化领域内部,都是极为罕见的形式,因此侗族大歌,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同世界上其他的少数民族部落地区相类似的是,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文化传播的冲击之下,当地的经济面临着瓦解,文化艺术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但是这两年旅游经济形势大好,侗族大歌再次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因此当地很多年轻人重新开始学习侗族大歌,并且将这些歌曲与现代的音乐形式相结合,在旅游业的保护和推广之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侗族大歌,作为原生态文化艺术展现方式的一种,具有和人民日常劳动生活密切联系的特征,按照歌唱的具体内容划分,侗族大歌可以分为叙事大歌、礼俗大歌、声音大歌等,此外,当地的历史文化、神话传说和宗教精神,也在这些歌曲中得以展现。通过侗族大歌的音乐展示,我们得以窥视当地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小部分,而这是最为生动鲜活的展现方式。

      (二)发展现状

      侗族大歌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成一套体系,配合国际上都少有的传统民间文化中的多声部唱法,其本身的艺术价值不可小觑。另一方面,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甚至是世界舞台上的表演,使得侗族大歌的艺术地位再上一层,对于侗族自治区的旅游发展而言,这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资源。在当前体系还较为简单的旅游开发项目中,侗族大歌作为舞台表演中的压轴项目,向来来往往的各地游客进行表演和文化宣传,并通过小部分的影视资源开发项目对外宣传。侗族大歌的地位相当于傣族的歌舞,是一个地区旅游过程中的保留项目和重点项目,当地的文化影响力,依赖于游客的对外宣传和维护。

      (三)发展建议

      第一,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形成新的文化符号和旅游习惯,正如傣族“泼水节”,壮族“三月三”,彝族“火把节”,侗族也可以发展出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庆典节日。节日往往是在固定的日子,又是少数民族重要的庆祝活动,这是集中展现当地文化特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游客则会特意选择在这种时候旅行来体验当地的文化;第二,大力发展体验经济,进行旅游经济产业升级,不能仅仅停留在向游客展示的层面,而要让游客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来,如由当地人作为向导,培训讲解相关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发展,从而给游客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也有利于旅游文化名片的对外推广。第三,发展以“侗族大歌’为主体的文化产业链,要想提高当地的旅游经济效益,必须不断延长产业链,从文化解读到文化演示,再到相关手工艺品的学习、制作,能够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行体验。

    三、结语

    侗族大歌,是非常重要且宝贵的文化遗产。当地以这门文化艺术为骄傲,并且随之开发出一系列完整的旅游资源和活动,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带来一场丰富精彩的听觉盛宴。然而随着游客的内在需求不断提升,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也需要再次升级,侗族大歌的文化展示方式也要有所改变。希望在新形势下,侗族大歌依然能够发挥自己的文化长处,通过文化产业升级,给当地带来新的效益。

      [1]谭文.侗族大歌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为例[J].戏剧之家,2016(22):274,295.

      [2]狄松菊.旅游业的原生态民俗文化利用研究——以广西侗族大歌为例[J].旅游论坛,2015(03):40~44.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

      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项目名称《黑龙江省影视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6D125。

      张扬(1984-),女,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文化 ;韩福丽(1982-),女,黑龙江肇源人,绥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产品开发。

      本文标题:旅游业中传统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33096.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