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悦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王智悦
“互联网+”是时代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产物,将其和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结合,可以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互联网和英语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希望能为高校英语教师及学生提供给一定的帮助。
“互联网+” 大学英语教学 策略
一、前言
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式上,“互联网+”第一次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中。这里的“互联网+”并非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真正的让互联网与一个行业相融合。其实质就是要通过资源共享,开放联合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将互联网同英语教学相融合,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有助于让学生在积极、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学会并运用知识,对英语教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二、“互联网+”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优势
(一)有助于创设真实语境,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语言学习若是脱离语境,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若是不能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在真实的语境中加以运用,语言的学习也会变得没有意义。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重视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学生在短期内或许能够记住这些知识点,但很快就会遗忘。“互联网+”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可视、可听的互动内容,将抽象、乏味的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点所应运用的语境,减少反复识记的几率,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互联网+”将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途径,使得传统的词汇、语法等教学更具灵活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借助各种软件,“互联网+”能够辅助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新课改的要求。
(三)有助于师生之间开展互动交流,增进师生感情
教师通过互动软件布置英语讨论话题,不同班级的学生可以在线进行讨论,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放下心理上的压力在讨论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为课堂上不爱表现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通过开展互动,学生不再畏惧老师,增进了师生的感情,为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树立了信心。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之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将原有知识灌输者的角色转变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微课作为线上资源,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学习,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查漏补缺,使所学知识点得以巩固。同时丰富的微课资源可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作业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要求学生将自己语音练习等音频文件分享在微信群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评价选出优秀者,号召全班学生向其学习,必要时给予相应的鼓励措施。学生为了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势必要在课后进行反复的联系,这样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将自己读到的英语学习的文章分享到群中,从而实现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加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网络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学习。但同时必须注意的是,网络上既有资源,又有糟粕,学生若是意志力不强,很容易就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良的资源中。因此,教师必须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网络只是学习一种的辅助性资源,而非学习的全部。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保持沟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必要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作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助于实现学习资源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享,给英语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互联网+”的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让其为英语教学服务。[1]陈浩.“互联网+教育”内涵及其与传统教育融合探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11):8~13.
[2]钱小华.“互联网+”时代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师博览,2016(6):4~6.
[3]王丽丽,杨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8):159~162.
[4]王姝睿.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新型学习方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4):23~24.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
王智悦(1993-),女,汉族,陕西安康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宁夏大学,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