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的海南精准扶贫初探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5488
  • 姜艳文 李 佳

      社会文化探析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的海南精准扶贫初探

      姜艳文 李 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其思想核心是与精准扶贫一致的,没有贫困地区的农民脱贫,小康社会便成了一句空话。海南要想脱贫而不返贫,就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教育扶贫和在全域旅游目标下打造美丽乡村,发展旅游扶贫。

      习近平 全面小康 海南精准扶贫 路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但如果没有实现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真正实现小康。因此,必须把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抓好、落实。

    一、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来源以及在新时期的意义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状态,是中国百姓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篇》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即人们有劳有逸,日子就能好过。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首次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直到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种清晰的顶层设计,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是全面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举措,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难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①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的提出,对农村的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影响深远。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与精准扶贫政策的内在联系

    贫困地区真正实现脱贫,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因此,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的扶贫开发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②要想实现全面的小康,必须把实施精准扶贫作为重点来抓。

      民生问题是治国理政的根本。马克思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④并确立了目标:到2020年,让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如此铿锵有力的承诺体现了他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心。

    三、海南精准扶贫的状况及实现路径

    过去的几年,海南省政府各种政策的制定助力推进海南精准扶贫。总体上,海南目前贫困人口在逐步减少,贫困发生率显著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核定数据,2015年,海南农村贫困人口为41万人,比2010年减少了92万人,年均减贫18.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4.4%。

      在2013年4月海南考察时指出: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面对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实施精准扶贫要体现系统性。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帮助扶贫对象脱贫,要想不再返贫,必须建立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一)保持生态环境良好,保护绿水青山,坚持生态文明扶贫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习近平也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⑤,“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⑥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调研时告诫当地领导干部,扶贫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韩静,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注重扶贫开发的可持续性,算长远账、整体账,决不能鼠目寸光、寅吃卯粮、急功近利。⑦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又指出,要“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⑧,还提出“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论断。

      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因此,首先,要加强生态环境立法,尤其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并加强贫困地区人口的法律意识。目前,农村的生态环境立法仍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可行性。其次,要坚持生态扶贫的绿色发展模式。如建立文明生态村,海南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应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基础上,科技人才以科技创新来驱动海南的发展,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和环境,形成高效高科技农业、牧业和渔业;再次,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以生态观光旅游、生态养生旅游等以生态环境的美好为契机的旅游经济,打造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旅游休闲的文明生态旅游新模式,才能实现精准扶贫实效性,长久不返贫。

      (二)加大教育的投入,增加文化内涵,实现长效扶贫

      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必须优先发展教育。马克思指出:“为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⑨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水平,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面。贫困人口的文化程度低也会形成贫穷的代际传递,影响下一代的人生幸福和事业发展。

      四要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继续大力推进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突出抓好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确保2012年基本完成2209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任务,全面完成5400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尽快建立1836个县级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体系,全面实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十二五”时期基本消除影响防洪安全的突出隐患。抓紧实施全国抗旱规划,加快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骨干调水工程、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完善防汛抗旱减灾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着力解决部分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问题。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联合国教课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⑩这说明教育在扶贫、防止代际传递方面的作用是根本的。

      首先,海南省政府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2015年6月,习近平在会议中说:“要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收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应通过多种手段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大学,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其次,积极引进人才。政府要通过一些特殊优惠政策给海南贫困地区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并留住人才;再次,加强贫困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2015年3月,习近平指出,要通过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组织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三)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域旅游的倡导下,实现文化旅游扶贫

      2016年,海南成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的示范省,这为海南的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给贫困地区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精准扶贫和全域旅游的理论在共享共富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在全域旅游的带动下,海南省政府提出了“美丽乡村百千工程”的号召,因此,我们要抓住全域旅游的契机,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旅游精准扶贫。

      首先,海南贫困地区要学习典型,形成扶贫的外部激励。

      通过典型来示范和带动贫困乡村,通过乡村旅游来实现脱贫致富。海南美丽乡村的代表有:定安县的百里百村、三亚市中廖村、琼中县什寒村、保亭县什进村的布隆赛乡村文化旅游区、白沙的老周三村等为代表。如,三亚市的中廖村在2014年就已入选为全国的“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如今村子通过民宿、农家乐等发展乡村旅游已经富裕起来了。再如,琼中的“奔格内”乡村旅游,包括什寒村在内的多条精品乡村游线路,都是在扶贫开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成功脱贫的村子,对其他贫困乡村起着很好的带头和激励作用。

      其次,海南贫困地区要自力更生,增强扶贫的内生动力。

      倡导贫困地区自力更生,使扶贫工作由“输血”变为“造血”,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实现旅游扶贫:如“企业+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乡村旅游+农户”、“酒店+民宿”等,这些方式中贯穿“互联网+”来进行网上推介和宣传。在定安县龙门镇石坡村、屯昌县新兴镇兴诗村,当地农民在被扶贫的基础上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特色养殖,不仅脱贫了,还形成了“合作社+”体系,实现了先富后主动带动其他村民脱贫。?此外,在乡村旅游中,不仅要注重“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而且要重视开发“商、养、学、情、闲、奇、文”等要素,并依托海南的琼崖革命的红色文化、海南黎族和苗族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的蓝色文化,探索文化旅游的旅游持续发展之路。

      ①习近平.到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的讲话[EB/OL].http:// news.sina.com.cn/o/2015-03-04/111331566312.shtml,2012-12-29.

      ②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③潘允康.中国民生问题中的结构性矛盾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④习近平在首个“扶贫日”之际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全党全社会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N].人民日报,2014-10-18(1).

      ⑤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N].人民日报,2013-04-11(1).

      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N].人民日报,2014-07-11(12).

      ⑦中共云南省委.让贫困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J].求是,2015(7):11~14.

      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5-12-08.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⑩刘传铁.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N].人民日报,2016-01-27.

      ?习近平“扶贫观”: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EB/OL].人民网,2014-10-17.

      ?习近平谈精准扶贫(论述摘编)[J].新湘评论,2015(19):4~6.

      ?刘笑非.精准扶贫的海南样本[N].海南日报,2015-10-13.

      [1]谢憾澜,谢卓芝.习近平减贫思想研究[J].探索,2016(2).

      [2]张慧蓉,吴小林.论生态文明建设下海南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0).

      (作者单位: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本文系三亚市社科联课题“基于国际化与民族化融合下的三亚文化旅游新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SYSK2016-08);海南省思政专项课题“‘互联网+’视域下海南省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机制研究”(编号:HNSZ2016-65)的阶段性成果。

      姜艳文,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教师,讲师。

      本文标题: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的海南精准扶贫初探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33130.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