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艺术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183
  • 章 燕

      艺术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章 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先进文化的直接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内核,是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支撑。在艺术院校专业建设特殊性的背景下,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并结合当前我国艺术院校发展的特征,探析艺术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路径,对指导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艺术院校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观 思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我国党和国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重心。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在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社会发展所提出了“三个倡导”的科学内涵,即在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的提出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升华。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其中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意义有了最直接的体现。同时,在2014年的五四青年节之际,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讲话,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在其讲话中也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艺术院校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对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自身的特色,通过对其进行全面的教育,能够使得艺术院校大学生在具备艺术技能的基础上,也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也有利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多样化,提升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艺术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一)是当代经济与文化大背景所趋

    在当代经济与文化大繁荣的社会背景下,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的文化同步发展都是当今社会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也带来了重要机遇。当前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人们的良好的社会意识遭遇到一定的挑战,艺术院校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大学生对世界艺术文化的交流,对很多西方文化形式不再感到陌生,这就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艺术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的艺术工作者,也应注意到意识形态的问题。

      艺术院校的大学生由于具备特殊的个性特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对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强烈的追求。例如,有些艺术专业的学生依靠自身的专业技能介入到了经济领域,从而对个人技能的提高倾注更多的精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个人行为对社会形象的影响,导致缺乏集体主义意识,过于追求个性化,直接影响到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决定着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道路。所以,积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理论,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方向,也是值得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要真正培养和造就大量的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优秀艺术人才,这对确保我国艺术院校的高等教育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符合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艺术人才是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作为人们的精神导师,理应比一般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谈到,“艺术人才是属于他那个时代最高的世界观水平。”艺术院校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集中地,是帮助其在校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艺观和提高思想水平的直接引导者。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将其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级艺术专门人才。这就要求艺术院校在培养艺术类大学生时,需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也努力投身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的发展中去,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共同理想紧密结合到一起,这是我国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艺术院校大学生只有对艺术专业诉求的热情是远远不够,更要科学地借助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磨砺自身的思想认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时代的发展和把握未来的动态。艺术院校作为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直接影响在校大学生的艺术观的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也是艺术院校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要求。艺术院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也构建了全方位的德育工作的格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做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对加强艺术院校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也体现了科学、民主、公平、正义等理念和价值原则,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也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

    (三)是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需求

    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到党的十八大中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提出,这些理论都为艺术院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艺术院校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形态,需要满足国家及社会的发展,同时其文化价值取向也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理论融入到校园文化,实现以环境育人的功能,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具体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将理论的内涵融入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坚持我国先进的文化的发展方向,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具备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到艺术院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使得艺术院校能够形成优秀的艺术氛围,发挥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艺术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与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仅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单一形式来完成,要结合艺术院校的鲜明特征,必须开辟、创新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在艺术院校总体上的特征体现在以“专业为先”的传统,这种传统对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地位、措施、范围等存在着某些不利的影响。要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积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战略思想,艺术院校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对自身的办学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一)艺术教育与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内在需求相结合,突出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普遍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个性的主体觉醒是创新的前提,通过合理引导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将其自身具备的个性化转换为个性的思维模式和个性的人格发展,是艺术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艺术院校对大学和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应该结合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艺术院校大学生对自身专业学习的诉求与渴望,这一显著特征与其他普通类高等院校是不同的。艺术院校的大学生由于在入学前就开始经过长期的艺术学习和训练,经历了高校严格的专业选拔,其根本的目标是希望能够最终实现艺术的专项中的成才。所以,从这一问题出发,艺术院校应采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措施。

      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艺术院校中的专业艺术教育教学就是指其课堂教育教学,这也成为了艺术院校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艺术课程的专业教师要时刻以全员德育的理念作为艺术专业教学的主导思想,同样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德育工作。通过专业课程的设置,对艺术院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达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其发展的要求。例如,艺术理论专业教师,在通过对艺术作品分析时,能够将艺术家的政治意识、思想导向、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的因素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示范和激励作用。通过对当代的优秀艺术作品的分析,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引导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的发展,吸取大量前辈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思想道德方面的优秀思考,对实现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对艺术院校的思想理论课程的创新化设置,解决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体系、内容的针对性问题。在对艺术院校大学生普遍要求的基础上,要从艺术院校的实际出发,制定符合艺术院校大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把艺术观教育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作为并列内容进行整合。把艺术相关课程的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首先,艺术院校必须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的认识,为充分发挥重要的功能奠定基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其次,针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积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不断创新和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观念和方法,加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意识,使艺术院校大学生能真正从课堂中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最后,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讨和交流,认真总结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应。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与艺术实践活动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艺术实践活动中,也是艺术院校对艺术院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能够切实做到实践育人,是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例如,开展“艺术展演进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区的艺术活动中。让大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的同时,能够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思想内涵落实到自身的专业所学中去。这一类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艺术院校大学生对社会的更深层次的了解,使大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奉献社会中,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自身品格、增强才干,对于艺术院校大学生思考自我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领悟,也能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大学生的崇高品质和自觉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与艺术实践是依照高校文化建设的总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为引领,弘扬大学生的主旋律意识,提倡实现途径的多样性。在坚持先进社会文化前进方向的同时,也符合了艺术院校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具有一定的引领和整合功能,无形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与艺术实践,不仅能在其理论内涵上增加实践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还能够使得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在实践中将艺术的展示与社会主义的建设相结合,能够切实与人们群众的需要相结合,为大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2]山述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01):106~109.

      [3]石秀杰,吴楠,宋慧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41~43.

      [4]孙叶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4):88~89.

      [5]徐明磊,李会勋,于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01):15~18.

      [6]张江山.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可能性与现实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6(09):66~69.

      广西艺术学院)

      本文系2014年广西艺术学院科研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项目编号:YB201411)的研究成果。

      章燕(1978-),女,汉族,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标题:艺术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34103.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