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现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几点思考——基于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视角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272
  • 邹 婷

      现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几点思考
    ——基于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视角

      邹 婷

      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得到飞速发展,创新一词被提上大学生学习的日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常态”。现许多高校积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举办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这一举措,给大学生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和风险。

      创新创业 互联网+ 团队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常态”发展一词,要求动力驱动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马克.扎克伯格是Facebook脸谱网的创始人,而他的父亲是一名牙医,母亲是一位精神科医师,年轻的扎克伯格没有遵循父母的职业轨迹,而是创造了新的篇章。“互联网+”正是这样一个平台,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创新敢于创业。

    一、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68亿,其中手机网民5.9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1]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有1878所高校的57 253支团队报名参加,上百万大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100多家创投机构投资超过30亿元,提供了6万多个就业岗位。第二届大赛延续了首届“互联网+”项目的大部分形式,2100多所高校、近12万个项目55万名大学生直接参与[2]。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均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绩,不仅带动了大片大学生参与项目,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带入高校,并且成功带动了就业。

    二、通过中国“互联网+”大赛的参与经验提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时代背景下,创业创新己经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大学生作为最具创业活力和潜力的群体,需要高度重视、培养他们的创业创新能力。

    (一)提升对用户需求及现有行业“风口”的发现、理解和把握能力

    “风口”一词已在国内热了一段时间。“滴滴”打车这一出行软件现已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出行。早期注册了滴滴出行的车主,都享受到了公司推出的各种奖励政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奖励政策也相应有所缩减,导致收入降低。该案例充分体现了发现“风口”的重要性。我国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只有3%左右,成功的创业不仅需要强烈互联网信念,还需要深刻洞悉目标客户的实际需求、心理偏好、使用习惯之后,敏锐地发现“风口”,占据市场盲点。

    (二)挑选符合创业团队的项目成员并加强其专业素质

    在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答辩环节,团队的组成及其专业占30%的分数,是大赛第二重要因素。胡桂兰等对78个网络创业团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团队创办的企业存活率和成长性两方面都显著高于个人创办的企业,创业绩效与团队意识的关联度几乎达到90%以上[3]。首先,团队精神是使得创业走向成功的必要保证。其次,团队精神给项目带来活力。第三,共同的目标追求是克服创业困难的动力。个人只有与团队高度统一时,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三)结合校内导师与校外企业导师的指导

    在这里,“双师型”指导仅针对具备了创业资格和创业条件的团队。在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每个团队都有一名指导老师,通常都是校内导师。校内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各司其职,校内导师可在理论阶段及大局把控方向给予学生指导,包括创新意识的灌输、创业精神的培养、创造能力的锻炼等等,而校外导师更多的是对创业团队实践操作方面的指导,两者相互融合,缺一不可。

    (四)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

    在两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涌现出一批富有创意的项目以及许多可投入到创业中的项目,部分优秀项目得到投资者的支持,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Unicorn无人直升机、北京大学的ofo共享单车、南京大学的Insta360全景相机等都已获得投资者投资,并投入到实践。还有很多的项目也是非常具备创业价值的,高校可向投资单位推荐有潜力、有质量的参赛队伍,投资单位也可经过筛选,选择愿意出资扶持的团队给予辅导,从而增加大学生创业的几率。

      [1]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

      [2]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

      [3]胡桂兰,等.创业团队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06).

      广西大学教育学院)

      邹婷(1990-),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本文标题:现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几点思考——基于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视角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34115.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