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认知的差异分析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6291
  • 钱 一 王 鸽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认知的差异分析

      钱 一 王 鸽

      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作用不容忽视。英语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决策,包括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知识,信念和想法即教师认知。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我们要了解对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来说,教师认知的特点和差异,以及其中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师认知 大学英语 口语教学

    一、前言

    本世纪以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讨开始兴起。而关于教师的研究寥寥无几。但不能否认,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甚至是创造者和改革者,作用不容忽视。教师认知的研究源于对语言教学的探索,教师认知影响教学行为。通过研究教师认知,一些似乎是无意识的教学行为揭示出教师内心的教学观。正是教师认知当中的一些特点和差异能过让我们更加了解英语教学,并推动其发展。

    二、教师认知

    20世纪60年代,受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教育界对教师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教师行为与学习成果的关系,缺少对于教师行为背后的认知领域的探索。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完善,对教师认知框架的研究开始兴起。Woods(1996)认为外语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决策,包括课前教学计划,课上具体实施,以及课后理解反思。教师的信念,假想,知识至关重要。国内学者郑新民(2006)总结到英语教师的教师认知是教师独有的理论,体现其语言教学观。那什么是教师认知呢?Borg(2003)提出,教师认知指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知识,信念和想法。

    三、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学生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一直是改革的焦点。而很多高校学生的口语水平还不尽人意,“哑巴英语”的难题还普遍存在。单纯从教学内容方法上来努力已经不够了。那我们能否换个角度,从教师认知出发,进行更加合理的教学实践改革呢?这样一来,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能否随之提高呢?为了进行这样的实验,我们要了解对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来说,教师认知的特点和差异,以及其中带给我们的启示。

    四、实证研究

    (一)问卷调查与访谈

    此项研究是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师认知与大学英语课学生口语能力提高关系的实证研究”的一部分。我们对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心的30位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问卷结果与四位具有代表性的老师开展了深入的访谈和实际听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各位老师对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认知特点和差异。问卷内容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四个方面。老师们可以选择已有选项,也可以填写自己的看法。

    (二)调查结果

    针对教学目标,所有老师强调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性,课堂教学要涵盖应有的教学内容。其次,老师们也提到口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还有多位老师认为口语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从教学内容上来说,老师们的认知有所不同。有的老师认为词汇语法的准确性很重要。有的老师则十分看重学生表达的内容,信息量的多少,以及其中体现的文化背景知识,由此而设计的教学活动也会随之不同。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在课下准备好教材中的口语练习活动(如英语对话练习),然后在课上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表演练习,学生在语言各个方面(如用词,语法,句型,语气)少犯错或是做到零错误。但也有很多老师会从教材各个单元的话题着手,给学生布置课外口语作业,如做一次口头报告,介绍与话题相关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最后在教学方法上,老师们又达到了高度统一。他们认为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来说,实践是最好的方式。于是,组织学习小组讨论互助,情景表演练习,口语游戏,话题辩论,口头报告,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都是老师们亲睐的教学方法。其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各个手段运用的比例多少这个问题上。比如说,有的老师还是喜欢更易掌控的情景表演,对话练习多过口语游戏,口头报告等。

      在深入的访谈环节,我们选择了四位教师。其中二位有着鲜明的支持传统教学方式的特点,他们倾向于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而从另外两位教师的问卷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他们有别于传统教学不一样的一些特点,他们更注重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口语教学显得更为灵活,乐于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互相分享更多的知识,开拓彼此的视野,同时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传统派的两位教师都提到了扎实的语言基础永远是英语学习者必不可少的能力。如果英语基础不过关,那么学生说出来的英语就会错误连篇,给对话的一方留下糟糕的印象,影响表达的准确性,甚至导致表达失败,不知所云。他们认为在独立学院中,尤其在一些理科班中,有这种问题的学生不在少数。而另外两位老师却提到英语基础固然重要,但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把语言知识与社会文化等相关领域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教学更深入的了解世界,提高学生搜索,选择,整理,表达信息的能力更加重要。

    五、结语

    教师认知反应教师的心理世界,通过他们对教学的所知,所想,所信,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等等得以实施。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教师认知存在很大差异。那么什么导致了差异呢?

      首先,教师认知受到教师面对的学生主体的影响。有的老师被分到了一些文科专业班教英语,他们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好,如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等。这样老师就可以适当地跨越基础练习,安排更丰富的口语教学环节,更快地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而有的老师在理科专业班教英语,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较差,口语表达不清或完全不能表达,诸如机械制造,电子工程等。因此老师们自然会把教学重心放在词汇,语法等基础方面。还有的班级存在文理专业生合班的情况,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这就带来了口语教学难易程度设定的问题。在访谈时,老师们也讲到他们在设计教学时的矛盾心理,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顾及到每位学生。学生方面的差异还表现为班级整体风格的不同。一些班级的大多数学生性格开朗外向,班长认真负责,班级风气团结向上。在课堂教学中,这些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口语教学活动,带动课堂气氛。面对这样的班级,老师们也会热情高涨,会偏向于交际教学法,适时增加口语教学的内容,加大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口语能力也会更好。当然,有的班级凝聚力相对薄弱,也或是因为英语基础差,对英语不感兴趣,也有老师提到个别学生性格的关系,口语教学开展不利,往往只有几个同学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沉闷。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师认知的差异。

      其次,教师认知还会受到教师自身学习经历的影响。所有参与调查的老师都具有国内重点大学英语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在学生阶段,他们都是对学习一丝不苟的好学生。所以在教学时,他们也会精益求精,严格要求学生。但这样做有时也会起到反作用。对于一些大学英语课的学生来说,英语并不是他们的专业,老师的严格认真有时会招来一丝反感。有的学生更喜欢幽默风趣,又能介绍一定英语知识的老师。有几位老师也提到了他们的预想和现实的这种反差,这也迫使一些老师的教师认知发生变化。所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教学,累积经验,教师认知不是一成不变的。

      [1]Borg,S.Teacher Cogni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A Review of Research on What Teachers Think,Know,Believe,and Do[J].Language Teaching,2003(36).

      [2]Woods,D.Teacher Cogni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Beliefs,Decision Making,and Classroom Practic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3]郑新民.大学英语教师认知问题:个案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6(2).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本文系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16年教学质量工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师认知与大学英语课学生口语能力提高关系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4041449712)的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标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认知的差异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34245.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