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基层图书馆开展媒介信息素养教育探究——以鹿邑县图书馆为例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5731
  • 张 青

      基层图书馆开展媒介信息素养教育探究
    ——以鹿邑县图书馆为例

      张 青

      网络媒体等信息媒介在为青少年提供便利迅捷的学习、服务和娱乐环境的同时,也给青少年朋友们带来很多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的青少年朋友来说,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因而,为青少年提供信息媒介素养教育培训十分重要。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在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科学普及、社会教育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图书馆肩负文化传承和教育的两大职能,有责任有义务向公众提供教育服务。为了促进基层地区的教育进步,基层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顺应环境发展,积极向用户提供服务。

      基层图书馆 信息媒介 素养 小学生

    一、信息媒介素养教育

    (一)媒介素养教育现状

    进入21世纪以后,已有很多学者对媒介素养相关领域展开了研究,理论性研究与实践研究共进。实践研究多聚焦于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目前有多地开展系统性创新实验。这些实证研究一般由传媒和教育人士共同开展。我国较早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证研究者有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素养教育团队,该团队于2008年在北京黑芝麻胡同小学进行了三年的试点研究;长春师范大学与当地教育局合作在西五小学开展了实践研究,成都中小学和广东等地也均已进行系统性实验。上述研究积累了大量经验,部分研究团队出版了相关书籍,也促进了实验地的媒介素养教育区域推广。同部分专家学者针对特定地区和特定群体做出实践研究,例如郑州大学郑素侠教授带领研究人员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了相关研究。还有其他研究团队对农民工,留守儿童,大学生等群体进行实践研究。

    (二)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在信息素养教育领域,也有许多机构和学者进行了大量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领域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例如各省级公共图书馆举办有一系列的信息素养教育讲座,还有参考咨询,在线学习等多种服务模式。许多高校图书馆针对在校生也开办有各类信息素养培训课程。中小学校也开办有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多集中于实际操作中方法技术运用方面。

    (三)媒介信息素养

    目前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中,高校图书馆多是聚焦于信息素养教育探索,传播学和教育学界注重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和实验探索。以上素养教育活动多集中在高校领域和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基层中小学尚显薄弱。而关于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和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研究较少。

    二、关于基层图书馆的活动研究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员,更是应该履行其社会教育的职能。《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指出,图书馆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在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科学普及、社会教育和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图书馆肩负文化传承和教育的两大职能,有责任有义务向公众提供教育服务。为了促进基层地区的教育进步,基层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顺应环境发展,积极向用户提供服务。笔者与鹿邑县图书馆合作,于寒假期间开办了一次信息媒介素养教育讲座,此次活动主要面向小学高年级学生。

    (一)媒介接触情况调查

    在本次活动中,先行对二十名小学生进行了媒介参与行为的调查。根据调查显示,20名学生均有接触媒介的经历,其中电视与网络是学生接触使用最多的媒介。其次为报刊杂志,广播收听人数最少。情况如下图1所示。

      

      图1 真源小学四年级某班学生媒介使用情况

      在具体的访谈调查中发现,小学生接触最频繁的媒介为网络,20名学生中只有三人没有使用网络。主要原因是家长限制使用。网络媒介接触中,手机是使用率最高的工具。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目的以娱乐休闲为主,访谈显示,男生主要以游戏,社交工具使用和影视观看为主。女生以网络影视观看和社交工具使用为主。电视是所有学生都接触到的媒介,但其使用时长不及网络。学生主要观看动画片,综艺节目和影视剧,小部分学生会偶尔观看科教类节目。九名学生有观看报刊杂志,其中六人主要观看漫画类杂志,两人主要观看作文类报刊,一人主要观看军事类报刊。

      在针对媒介认知与辨别的调查中显示,所有学生能认知动漫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别,百分之七十五的学生能对武侠剧中不合理和夸大的情节片段做出基本有效判断,百分之二十五的学生能合理指出现代剧影视材料中的明显夸张片段。例如在观看一段外星人入侵地球和西游记的影视片段后,所有学生指出在现实世界并没有发生。在观看恶搞视频片段时,只有个别学生(20%)能指出不合理的片段,大部分学生不能辨别真假,在个别学生做出正确判断后跟随众人的意见。在关于网络信息的辨别调查中显示,百分之八十五的学生没有辨别消息真伪的意识,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广告类信息。此次样本量较小,初步判断出手机网络的使用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三、基层图书馆活动经验总结

    在本次活动中发现,学生家长对于媒介素养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愿意让孩子接受更多的课外活动,希望通过信息媒介素养讲座让孩子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教师也反映学生普遍使用手机网络,尤其在高年级学生群体中表现最为明显。并十分担心这些现象带来的影响,并对活动给予支持和鼓励。学生们对于难得的课外活动也积极参与,并在课下继续与研究人员保持沟通。县图书馆积极支持此次活动。认为开展此类活动开展能体现出图书馆的基本属性,进一步开发图书馆的服务项目,给大众不一样的感官。把图书馆的多样性展现给公众,也能更好的体现图书馆社会教育的职能。为文明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鹿邑县内各中小学虽开设有信息技术课程,但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内容以技术操作为主。县内各中小学校没有校图书馆,个别高级中学虽然拥有自己的图书馆却也不对外开放,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这种情况为信息媒介素养教育带来一定困难,也为县图书馆开展此类教育活动带来驱动力,彰显出基层公共图书馆参与此类活动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的推进此类活动的继续进展,总结出以下建议。首先可以联系先行实验地区获得相关的培训资料和资源,学习别人的实践经验,并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具体活动。继而组织图书馆员进校园,与教师合作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合一的教育模式。同时可以组织一个志愿者协会,吸纳在校大学生于寒暑假期间开展教育活动。对活动组织人员进行先期培训,达到要求后再入校开展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图书馆可以总结出简便易懂的知识放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广泛推广,以期获得更好的结果。

    四、结语

    信息媒介素养是一种社会化运动。移动互联网已沉浸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而网络生态环境是对青少年潜移默化的塑造场所。在21世纪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教育已刻不容缓。我们应统一纯净网络的思想认识,采取各种媒介素养教育形式,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公共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技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是社会教育系统中不可分割、不可忽缺的子系统,它与学校教育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其社会教育的广泛性、共享性、延续性、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独特优势,是其他教育机构不可比拟的,在人们终身教育中占据了优越的地位。公共图书馆要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在线学习系统,构建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提供便捷的学习手段,在提高公民信息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李森有.网络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J].情报科学,2010(1):66~70.

      [2]刘淑波.高校图书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3]王雅丽.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探微[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8):17~20.

      山东省科学院情报研究所)

      本文标题:基层图书馆开展媒介信息素养教育探究——以鹿邑县图书馆为例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34291.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