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初中体育实施德育渗透的教学措施分析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1463
  • 范晓龙

      初中体育实施德育渗透的教学措施分析

      范晓龙

      本文从初中体育课堂出发,深入探讨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将德育教育具象化,以期为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初中体育 德育教育 教学措施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其身心共同发展,最终成为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我们应当从体育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入手,进行体育教育的德育渗透。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初中体育的教学也是基于教材进行的。传统的体育教学仅局限于教材本身,且未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使得体育教学的内容停留在学生身体素质的养成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以及道德层面的养成。

      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能够深度结构教材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根据教材的内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初一体育教材为例,它主要训练学生在体育运动的实践能力,包括球类运动:乒乓球、篮球、足球等;田径运动:中长跑、接力跑等;其他身体性训练:体操、游泳等[1]。当学生进行4*100米接力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从每个人的跑步成绩的变化,以及整体的跑步成绩的变化中来感受团结协作的品质的重要性;中长跑项目训练时,可以在达到基础的训练标准后,适当的鼓励学生增加一定距离,来提升学生的心肺功能,并增强其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我们可以看到体育的教学内容,往往运动强度都是比较大的,且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很多学生会产生畏难的心理,甚至在遭遇失败的时候,不愿意再进行尝试。那么教师就要针对学生意志力薄弱,畏惧挑战的心理,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例如在进行足球技能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就自己以及他人的训练成果进行评价,寻找失败或者不能取得进步的原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又能让学生的意志品质得以强化,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知识,向更大的极限挑战[2]。

    二、丰富课堂的组织形式

    过去,体育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因而教师在进行课堂形式组织时往往不善于也不愿意进行创新。所有的教学目标基本上都是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演练的方式进行的。形式十分的单一且枯燥。这也使得学生没有参与到体育课堂的兴趣,更不用谈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了。笔者认为应当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在教师示范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体育游戏和体育比赛这两种教学模式。

      体育游戏本身就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但是往往是流于形式的,并没有挖掘到其在德育教育中的潜能。体育游戏可以锻炼学生养成诚信的道德品质,以及互帮互助的友爱精神。例如大鱼网游戏。从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上,需要完成两个目标,即锻炼学生的奔跑能力和闪避能力;从学生的道德目标上,则强调“鱼”的诚信和“网”的团结。以校内的运动场为游戏场地,规定“鱼儿们”的活动范围,并随机抽取6-8名的学生作为“网”。游戏开始的信号以教师的指令为准,鱼和网都不可擅自提前行动。作为“网”的同学相互牵手进入场地之中,进行捕鱼。并确定以下规则:

      (1)“鱼”不能跑出规定范围”,否则算被捕。

      (2)“鱼”可以趁机从空隙中钻出去。

      (3)“网”只能手拉手,不能单独的拉扯“鱼”[3]。

      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既定规则的范围内玩的开心、玩的尽兴,且能够体会遵纪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鱼和网为了取得胜利,必须团结起来,共同进退,让学生受到集体意识的熏陶。

      体育的重要分支就是竞技。而体育比赛是竞技的基本形式。如组织学生开展课上的篮球比赛。在进行篮球比赛的时候,学生既要遵守篮球比赛的制度,尊重裁判(教师),尊重观众(同学),又要通过队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完成配合,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且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竞技的结果,减少得失心对自身心理的影响,培养其临危不乱、不急不躁的心理素质。除此之外,可以将学生进行游戏或者体育比赛进行录像并保存,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审视自身的行为,也发掘体育学习中的乐趣。

    三、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

    加入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包括随堂评价以及月度评价。换言之,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负面行为进行纠正,例如天气炎热时,不愿意参加跑步锻炼,装病或者行为散漫等。教师要及时调整,使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对于学生表现好的行为,要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觉自身获得认可,建立自信心。

      丰富评价内容。对学生进行终性评价时。不仅要包括学生的技能训练成绩,还应包括平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否具备协作能力等;使学生能够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之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育中将抽象的德育具体化,通过教材内容的挖掘、课堂组织形式的丰富以及积极正面的评价机制的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德育对于体育教学的优化和引导。并最终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刘益洲.分析在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及有效对策[J].体育时空,2017(6).

      [2]万兴元.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德育渗透探析[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7(6):203.

      [3]刘学智.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之我见[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114.

      皋城中学)

      范晓龙(1977-),男,汉族,安徽六安人,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

      本文标题:初中体育实施德育渗透的教学措施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34395.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