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军
互联网思维下“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
刘利军
当前社会的“90后”大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的方面越来越多,逐渐开始体现在学习生活中,在找工作的时候也有体现。并且,在各企业招聘人才的时候也开始使用互联网。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也应该逐渐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及时的、可以和学生积极互动的平台,运用互联网的方式促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互联网思维 就业指导下作 就业指导创新
一、前言
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几乎占据整体网民的二分之一。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物品,互联网更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要根据“90后”大学生自身特点,结合互联网,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二、在互联网的影响下,“90后”大学生的求职特点
目前,高校求职的主体是“90后”大学生,毕业生的数量和结构与当前的就业形式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出充分的研究这些大学生的特点。种种情况造成大学生并不能清楚的认识到求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能对求职岗位有着正确的了解。长期依赖手机,导致大学生无法适应远程面试等问题,毕业生跳槽的现象时有发生。总而言之,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好互联网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一个重要工作。三、互联网思维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的要求
互联网模式给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说尽量缩短招聘的过程,增加和毕业生的互动环节,创建互动的平台,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高招聘过程的效率。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用人企业也在改变,运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对于一些大学来说,创建网络平台可以解决学校师资不足的窘境,做到学校主动,而学生利用网络自主进行。但是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仍然需要努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并不断改进创新。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做出的创新
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的就业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给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利用好互联网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处理好就业时面临的各种问题,建立一个信息化的、可以和学生及时进行互动的平台和体系。(一)积极与政府和一些社会组织沟通交流
社会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收集的和就业有关的数据比较多,积极与其联合就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指导工作的效率。另外,要注重对各行业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更好地掌握当前的人才需求情况。了解供需情况,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行业的数据信息,以便更好的掌握当前的就业需求,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毕业生的性别、专业或者地区来考虑人力分配。(二)了解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需求,开展有效率的就业指导工作
每所高校都应该根据学生在接受就业指导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找出解决方案,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真正的让学生参与其中,开展高效的就业指导工作。创建安全可信的就业信息平台。目前,“90后”大学生缺少的是一个安全可靠地就业信息展示平台,所以就需要就业指导部门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建立起这样一个平台,将办事的步骤尽量缩短,加强网络上的工作,比如说可以让用人单位直接在网络上发布招聘启事,可以结合现在“90后”阅读信息的手段方式来重新对招聘信息或者宣传方式进行整合,设计出可以吸引大学生眼球的样式,保证企业和学生都能更好地了解就业指导部门。
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现在互联网已经遍布世界,智能手机不可缺少,用来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大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网络上发简历,可以实现学生和企业之间较快的沟通与联系。互联网使得学生坐在宿舍里就可以接受服务与指导,这更符合“90后”学生的行为方式,也保护了他们的隐私。
(三)加强高校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现在很多高校没有实现校园网全部覆盖,也没有付费的专业化的职业测评系统。这就需要高校做好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建设,也要培养一支专业的队伍。专业的师资力量是高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正确利用好互联网,尽量降低在网络上求职的成本防止被骗,同时也要做好自身信息的保护工作。(四)注重老师和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互联网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注重于用户的参与体验。就业指导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参与,有时候甚至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所以要利用好各种资源,打通好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如说在学校的时候,校方可以组织学生去用人单位参观,增进学生对企业内部的了解,然后在了解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考虑建立劳动关系的问题,总之需要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五、结语
当前的一个民生问题就是提升人们的就业质量。现在互联网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应该停滞不前,应该跟随发展的脚步,利用好互联网,做好高校就业辅导的工作,积极创新,创建与学生互动的就业辅导平台,建立明确的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质量。[1]程秀霞.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文教资料 2015(23).
[2]滕飞.“90后”大学生的特征分析和高校育人工作的对策建议[J].北京教育(德育),2010(01).
[3]王大为.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学教育(下),2014(12).
[4]赵飞.试论就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J].知识经济,2015(02).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