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物流高职院校对高素质蓝领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3553
  • 邓德艾

      物流高职院校对高素质蓝领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邓德艾

      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泉”——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急需高素质物流蓝领人才。然而,物流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物流高职院校升本路径、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倡导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并重,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并联,专业知识与工匠精神并举,是当前物流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

      高职院校 蓝领人才 教学 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发展现代物流业越来越重视,对现代物流高素质蓝领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物流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信息科学与经济学和管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创造中国特色物流高职院校高素质蓝领人才培养教学新模式。

    一、国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启示

    物流产业的发展被看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发展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都非常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和高素质物流蓝领人才的培养,其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有本科学历教育模式和在职继续教育模式,建立了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从事物流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职业资格证书。比如,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流通经济大学等本科院校很早就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日本对物流教育课程进行了很好分类,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比如数学、物理和英语; 专业课程包括物流管理、国际交通、物流输送、物流情报开发、物流包装试验、港湾工学等。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多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专业的课程,主要培养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硕士和本科专业人才。欧洲国家也非常重视物流高素质蓝领人才培养,英国的克兰菲尔德商学院、德国的科隆大学、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经济大学、荷兰的鹿特丹大学和汉恩大学等,都有物流本科学历教育。欧美国家物流课程设置也很丰富,既有专业性课程,比如物流战略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技术和应用、配送系统设计、运输与仓储的规划管理、配送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与使用等;也开设了与物流相关的综合课程,比如与土木工程有关的港口规划与管理,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智能交通与车辆系统、运输系统分析、道路网络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

    二、我国物流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现状

    我国物流产业起步较晚。在计划经济时代,虽有物资配送体系,但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物流人才培育教育起步也很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大学里开设了物资管理专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管理和配送。 第二阶段从1993 年至2001年,融入了市场经济元素,是现代物流教育的起步阶段。 第三阶段从2002年至今,物流教育开始从学历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两个层面展开。

      我国物流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物流蓝领人才中虽占有一席之地,但发展较为缓慢,既缺乏学历教育的吸引力,也缺乏物流专业教育体系;课程设置单一,没有凸显物流学科的综合性;教学手段还很陈旧,缺少实践基地的支撑。由于教育体系尚不完善,许多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工作仅停留在简单的仓储操作层面。

    三、物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途径

    (1)积极推进物流高职院校升本构想。现代物流产业国际化发展,需要高素质物流蓝领人才既具备深厚的物流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这就要求物流高职院校要具备本科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要求报考物流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达到本科院校招录条件。将物流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使其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并联,既是深化物流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物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必然要求。物流高职院校由专科升为本科,不是名称的更换,而是内涵的整体提升,是加大物流高职院校建设力度的良好契机。物流高职院校要抓住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大好时机,做好专升本构想,搞好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的顶层设计,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培养更多复合型物流蓝领人才。

      (2)构建现代高素质蓝领培养“三主体、四融合”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蓝领人才为目标,物流高素质蓝领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政府、学校、企业多个主体。政府层面,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规为模式的构建提供外部依据,同时也约束着模式构建的边界。企业层面,职业教育的职业指向性注定了模式不能脱离社会的生产实践。从目前国际上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看,企业在高职教育中主体性地位越来越得到了提升。要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领、保驾护航,企业主体积极介入,在办学体制中努力达成管理制度融合、专业产教融合、科技创新融合、提升渠道融合,实现新型蓝领人才培养体制的完善、培养质量的提升,解决企业人才稀缺、职业院校人才就业质量提升困难的问题。

      (3)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工匠精神需要师资传承,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都有赖于教学团队的水平。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引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1]安雅静.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5(6).

      [2]刘峥.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问题与策略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8).

      [3]马春光.国内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3(3).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2016年湖南省情咨询立项课题“基于工匠精神的湖南高等职业教育高素质蓝领培养机制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6JCC025。

      本文标题:物流高职院校对高素质蓝领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3548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