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婉宁
由狼图腾引发对生态环境的深思
赵婉宁
文学作品的成功需要读者与作者达成思想上的共鸣,通过优秀的文字表达触动读者内在的情感,最终读者阅读后得到了知识的增长和心灵的净化。本文将通过对于《狼图腾》所描述的生态内容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当代人类生存要面临的生态挑战以及作品对于人们种种劣行过后的反思和对生态环境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狼图腾 生态环境 生态平衡 人与自然
一、《狼图腾》中人类对于生态破坏的介绍
生态环境是《狼图腾》中着重强调的一部分内容。有关牧民、草原、黄羊、狼群这个简单的生态链引发的一连串故事,读起来就像是游牧文化的发展史。然而,游牧文化再坚固也抵挡不住人类决心要改变大自然的进程,五千年的农耕文化在政策的推动下要取代游牧文化,人类破坏了牧民和狼群之间持久的互惠关系。最终,草原变成了耕地,狼群被人类大肆的猎杀,大面积的草原被沙化,春秋两季的沙尘暴成为了草原地区新的标识,牧民们见证了整个过程,上天的惩罚降临到后代的头上,小说通过生态环境的描述去激发人们内心的良知,告诉人们,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二、由《狼图腾》引发的保护生态平衡理念
生态平衡是当代一门重要的科学研究项目,一个地区即便再发达但没有良好的生态平衡,肆无忌惮地破坏整个生态环境,最终大自然会数倍的报复到人们的头上,它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发展是可预测的,人类怎样对待它,就会有怎样的回报,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维护好人类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生态平衡给我们生活带来更好的改观。生态环境的平衡包括的范围很广,《狼图腾》中为我们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几年破坏的结果需要人类用上百年才能得以修复。这期间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甚至让沙尘暴吹到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早在上个世纪中叶,世界上发达国家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开始陆续将化学工厂、资源开采等破坏环境的工业项目陆续迁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生态破坏带来的影响。无论是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伦敦烟雾事件,还是亚马逊流域的森林骤减都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对大自然的破坏,但是人类的认知并没有达到一致的高度,有的国家为了发展与政绩不惜用数百年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作为筹码,《狼图腾》中那个草原沙化的结果就是这些国家未来要面临的难题。
《狼图腾》里面的事件只是全球生态破坏的一个缩影,每时每刻全球各地都在发生着生物种类灭绝、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生态灾害,很多人认为这是大自然的现象而已,但其根本在于人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做出对家园生态的破坏。生态平衡是一种需要多个学科来研究的议题,包含哲学、生态学、物理学、地质学、统计学等等,所以需要的不是某一些人的觉悟而是整个人类要联手解决的问题。
三、生态平衡的价值对我们的启发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文明的发展,纵观人类历史从远古时期到今天,我们有了巨大的改观。生活变得更加富裕和充实,人类的寿命因为营养丰富和医疗科技的成功也延长了数十年,这一切得益于全人类的努力和地球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我们知道总有一天,人类统治地球的周期会和恐龙时代一样成为历史,湮没在漫漫岁月长河中,想要延长这一周期需要人类文明的持续。与其说我们拿什么来保护地球家园,不如说拿什么保护自己。科学技术让我们改变了历史前进的速度,让我们去改造自然、美化生态,只要人们肯于研究生态平衡对我们的重要性就一定能够找到成功的方法。因此为人类提供更优质的生存环境,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起着不可分割的作用,用科学的方法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方向。四、结语
本文从《狼图腾》小说中介绍了在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发生的一系列有关狼与人们之间生存的故事,展现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生态的平衡性可以让人类的生活得到可持续发展,食物链中的任何一个生物都是有必要的存在,人工的过分干预会导致生物链的崩塌,最终形成恶劣的循环,产生人类意想不到难以估量的后果。人类的活动对于地球的破坏愈发严重,人类所涉及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甚至让一些生物不得不发生迁徙、变异的行为。我们占据了他们生存数百年形成的家园,最终导致对这个地区的生态破坏,形成各种的生态灾难。人类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去避免这个灾难的发生,需要用生态学、统计学相关的知识做深入分析,对一个地区的开发需要对该地区进行全面的评估,否则对一些地区造成的破坏将不可逆转。人类的文明能够得以持续其根本是在于整个地球的所有生态系统保持了友好的关系,生态的平衡能够让地球的各种资源得以不断的产生,地球不止只是人类的,也是属于各种生物的家园。生态的多样性,最终决定着整个地球的寿命和人类生活的舒适度,只有调整好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才能使人类及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在地球上生存延续。否则终有一日,生态灾难将会像《狼图腾》中所讲的一样破坏我们的家园,甚至会毁灭我们人类的文明。[1]吴秀明,陈力君.从《狼图腾》看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J].文艺研究,2009(04).
[2]段斌.《狼图腾》的“文明形态”观——从文化视角解读《狼图腾》[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3]韩宇宏,席格.《狼图腾》及文化观念转型[J].中州学刊,2007(06).
[4]安波舜.《狼图腾》的人类化意义[J].中国图书评论,2006(02).
德阳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