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1623
  • 周思羽

      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周思羽

      在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在如今关于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建设过程中具有着卓越的意义。在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生态文明与时代发展的关系来阐述具体对应的思想内涵。相信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完成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关系的演变 唯物辩证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一、绿水青山的提出过程

    2015年3月2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了中央文件,使之成为指导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其实,早在2005年习近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时候,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就明确提出了这一科学论断。绿水青山,亘古绵长,体现的是大国的独特地理魅力。我们在发展社会获取更多成为价值的时候,想要对自然进行人为的改造,使之成为建设过程中的助推力,开发出新的经济发展点。这就是从资源转化成物质的最现实的说法。

    二、绿色生态由来已久

    (一)人类依赖于自然条件

      生态价值与传统的自然价值观来看,是随着人与环境关系不断深化的结果,在第一个阶段人类服从自然,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资料只能供人类基本生活需要之时,人会依赖才能生存。在人进入农业社会,通过摸索社会经验,靠驯养家禽农作物生产来满足生活需求,即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便是最佳的证明方式。

      (二)人类无节制掠夺自然资源

      紧接着人类进入掠夺自然阶段,利用现状人类的科学发展,人类学会使用机器,通过提高生产力水平来使工业化进程加快步伐,由过去的天命思想思想变成征服改造论。这本身就是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一切东西都否认其价值而从人的价值利益为根本评判标准。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主人,要对自然继续进行征服。

      (三)人类意识到自然问题反作用

      后来自然对人类的所作所为给予有力打击,使人类意识到资源生态的重要性,这样便进入下一个阶段,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开始整体了解自然规律,使人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同时,并深刻利用规律对人类生活进行改造。在充分肯定生态价值的基础上,使整个社会都会对生态资源关系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把握。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自然辩证观

    绿水青山并不是永不枯竭的,假以在人没有有效利用时,生态就会对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里,在社会层出不穷的新时代,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在面对一定的人类挑战时,我们对人类的活动该有深刻的观念印象。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带给社会的先行经济条件,又要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不断深化构造的设计概念。浙江省的各个地区重视区域之间有秩序的规划,它强调位置的主体功能,在对区域进行合理定位,突出有效核心观念时,优化各地的国土空间格局,在把它们变成金山银山的过程中,注重发展战略规划先决条件。在2005年提出至今,我们把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摆在前列,保证在造福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之外,也要造福子孙后代。我们把所拥有的财富最为基础,在关注绿色生态建设,突出建设时代经济的过程里,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生态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发展成现实可靠因素,让口号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成为千万群众自觉规划成行动。

    四、中国生态建设前瞻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作为全球资源共享的文明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建立在生态价值的基础之上的。生态文明建设如果不以生态价值为基础,人们的价值观念就不能够很好的扭转到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切身利益的观念上来,那么,这样的生态文明建设便不能够有效的加以落实。文明是一种很高级的价值理念,生态文明就是一种凌驾在价值之上的深刻认识,人们在价值观念上能够重视生态的作用,把保护环境放在这个社会的应有位置,放在人类切身利益的出发点,那么,生态文明建设的形成便有了物质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先导价值体系,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基础,又是我们追求价值的目标和归宿。只有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人类的价值才会得以延续和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符合人类科学发展的需要,是满足人类整体需要的取向,是人类最高和最根本的利益取向。

    五、结语

    生态问题刻不容缓,我们在面临诸多问题之时,应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坐拥“绿水青山”,稳步追求“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念中,使我们能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把追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维调度到整个社会和整个中华民族,那时,我们中国梦就在蓬勃向上的明天!

      [1]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M].修订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刘定平.生态价值取向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3]郭占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N].杭州日报,2015-5-19.

      [4]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绿叶,2006(10):62~66.

      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周思羽(1992-),女,汉族,吉林白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本文标题: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35612.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