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轶
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励措施探讨
张 轶
本文选取理工科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现阶段工科大学生有关于学习中没有自觉能动性的多种原因,从学风建设、学校规章制度、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善,同时采取了由信息反馈决定的奖惩情况等激励措施来改变同学们因为不主动学习而造成学风差、成绩不及格、学习态度消极等现象,达到让工科类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效果。
大学生 学习动机 激励措施
一、前言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行为的动机倾向,使他们达成特定的学习目标。当代工科类大学生大部分都并非主动学习,如果没有学习动机,那么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目标。据调查,现阶段的工科类大学生,除了每天按照学校的要求上课之外,一大部分的人都把时间花在寝室睡觉,打游戏,谈恋爱,参加社团活动等一系列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本次研究意在找出工科类大学生没有学习动机的原因,同时也为工科类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制定了一系列的对策。大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很大一个方面在于他们不了解或者是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虽然说,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自己选择的专业,但在他们选择专业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建议而没有自己的想法,还有一小部分人是服从专业调剂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学校应该做好招生咨询工作,让学生充分明白该学校的专业特点和毕业去处。其次,新生进入学校后,学校要适时的进行专业教育,使学生对专业有全面的了解。然后,要引起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学校应该多举办一些有关学生专业的活动,比如专业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了解和学习到专业知识。只有先让学生了解了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激励大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提高学习动机的策略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之间是有关联的,也是有区别的。学生从不主动学习或很少主动学习到主动地想要去学习,有学习的念头的过程,这是学习动机的培养。而学习的激发则是将已有学习的念头但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培养是激发的前提,而在激发学习动机时又进一步培养和加强了已有的学习动机。某些措施不仅仅培养了学习动机更激发了学习动机。(一)利用反馈信息,奖惩得当
作为老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同时也要把学生做得好方面进行表扬。要让学生理解到自己的优缺点,并且加以改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提起兴趣,让自己热爱学习。这方面需要老师和家长去共同努力。
(二)因材施教,学会变通
当代的教育并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教育,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变通,我们可以开创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这是一种手段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用一些教学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些情境下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答案,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这种方法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十分的熟悉,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十分的清楚,而且还要十分的了解学生。
现阶段工科院校最明显的问题就体现在男多女少,这就需要老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背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了解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们的特长加以培养,发觉学生们的潜能,帮助学生们去加强学习动机。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用最有用的方法去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所谓“成功的喜悦”则是指学生取得预定的成就的一种愉悦的感情体验。当学生通过自己智慧和力量取得成功时,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每个学生而言,都希望老师表扬自己。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帮助。
三、任务教学法对工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
任务教学法同时也被称为任务型教学法,这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它的重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杜威主张学生才是教育的中心,老师的作用应该是指引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而不是一味的只讲解课本知识。课堂教学中一直环绕着教学任务来开展活动,是每一节课都能完成其教学任务。把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任务型教学模式。(1)老师对学生的授课不能单单的只针对课本知识,而是要因人而异,要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因为这个任务需要他去完成而完成,实际目的是要让学生从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正,让他知道遇到困难要自己去解决,去想办法,从而提高他的学习动机。
(2)要让学生提高自主能力,例如现在的部分企业招聘都会有无领导小组讨论这个环节,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探讨,学习他人的优点,学会协同合作。
四、结语
在学习中,学生要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合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不要拘泥于片面。当学生很好的完成一项任务时,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展示或褒奖,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还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合理的运用任务教学法,紧密的联系好学校制度,贴合各门课程,很好的提高工科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我们将以此为目标,不断发展教育事业,让学生更能自主的学习,有更大的发展空间。[1]边洁,刘晓妍.略谈大学生学习性格要素及其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4).
[2]赵洁.大学生创新素质现状的实证分析及对策[J].大众商务,2010(16).
[3]祖国胤.提升工科本科生创新能力的科研技能培训[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1).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