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浩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分析
周 浩
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老师本身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本文就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研究,提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应该遵循四条路径,第一是强化培训,第二是重视考核,第三是与学生进行沟通,第四是探究校企合作模式。本文意在通过有益的探索,为推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整体职业素养的提高提供借鉴。
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 师资队伍 建设分析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一)培养职业能力的必要性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高职院校的老师的职业能力实际上是有三方面的考量。首先,对于学校而言,提高每一个教师的职业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满意程度,提高高校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实对于教师本身而言,在这样一个竞争率伐激烈的时代当中,教师本身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他们立足于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教师的职业能力就是赋予教师更多的附加价值,一方面能够使教师在现有的岗位上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在今后的职业历程当中有更多有突出的贡献,这对于老师长远的发展很有帮助。第三,对于学生而言,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来建设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实际上能够帮助学生在一个更好的环境当中开展自己的学习,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帮助。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当中进行实习队伍建设很有必要性,这是基于高职院校本身的实际状况而言的。高职院校本身具有其固有的特性,它是一个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院校,也就是说,高职院校本身在我国的整体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体系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为社会输送中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相比于正规的研究性大学所进行的更高层级的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高职院校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他们所秉持的理念和采用的方法一定要要求过程短、见效快,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在专科的高职院校短暂的学习生涯当中,更快更好的获得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也只有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当中,才能够适应职场对于他们本身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才能够更快的适应职场的节奏,更快的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三)改革高职院校教师管理模式的紧迫性
改革高职院校教师管理模式,开展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实际上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管理的迫切需要。一般来说,在高职院校当中,许多一线的教师往往处在一个相对缓慢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当中,因循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教师管理的规章制度。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除了完成一般以上学校布置的讲课工作之外,其他的时间高校允许他们自由支配。换而言之,这种不需要坐班的工作节奏,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他们本身养成了懈怠的习惯。特别是考虑到高职院校当中老师的教学科研任务也没有那么重,因此很多高职院校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往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课程准备上乃至于日常的自我要求上都有了很多人懈怠的行为,这也使得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了整体下滑迹象。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和方法
(一)强化培训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实习队伍建设的路径,首先应该遵循的就是要强化培训,培训是提高高职院校一线教师职业能力的根本之策。任何教师甚至是学生,他本身都存在着惰性,特别是考虑到高职院校当中的老师需要平衡工作与生活,因此他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余提升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很有限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考虑给他们提供机会、创造空间、提供可能来进行自我的能力提升,而强化培训工作就是题中之义。所谓的强化培训工作,就是高校应该考虑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采用网络授课等形式,并且开发出一整套签到和学习检验系统,让老师在一个相对规范化的环境当中自觉的参与学习,以此来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
(二)重视考核
当前应该遵循的第二个进球是要重视考核。上面提到的,学校拿出精力时间乃至金钱,给老师提供接受培训的机会,那么对于老师来说,他们本身在培训的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培训的效果。因此,学校为了更大程度上的提升教学和培训的效果,就应该对教师培训的总体质量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目的是为了使学校内的培训资源进行优化的配置,让老师在接受培训的过程当中能够用更加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有关的讯息,让学校的投入得到更大程度的利用。
我们在这里谈到重视考核,实际上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进行考核模式的确定,要进行一个有固定节奏的考核模式的制定。这样做是为了将考核常态化,让老师在日常给接受培训的过程当中一能一个一以贯之的严格标准来要求自己。其次要进行考核内容的梳理,一定要依据现实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要针对学生和老师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教学和培训内容的制定,同时也要对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进行精心的谋划。
(三)与学生进行沟通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的过程当中,还应该考虑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星期一再告诉你,交通中学生应该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因此他们本身的感觉和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所获得的收获,是一个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开展的成效高低的标尺。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高职院校在校时间进行自我提升的过程当中,学校与老师都应该建立一个合作的机制和沟通的机制,女学生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和沟通,让老师和学生之间都能够建立起一个交流沟通的循环通路,要是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也能够及时的了解老师的意图,这样双方能够合作学习成功,取得更大的进步。而对于老师来说,他们本身的职业能力就应该包括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这一项。所以说,学校督促老师在接受培训的过程当中,学生进行密切的互动和沟通也是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本身的题中之义。
(四)探究校企合作模式
一段时间以来,校企合作办学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在发展自身的过程当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仅仅是老师组织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进入到企业当中,从事一定的职业培训,以获得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但是从现在的实际需要上看,学校还可以组织一部分高职院校当中的老师进到企业当中,以不同的视角和层次来观察企业在日常运转的过程当中对于学生的实际需要需求技能的重点,以需求为导向,指导高职院校的老师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能力的提升,用这种方法来实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整体质量和水平的双重提升。对于学校而言,在这个问题上,学校在构建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的过程当中应该有所考量,要对教师在企业当中的工作和学习的过程进行实时全面的要求和管控。要让校企合作的模式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行之有效。
三、结语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实习队伍建设涉及到一个学校建设过程当中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进行通力的沟通合作、相互配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老师职业能力提升的前提之下,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老师也才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1]王雨,李卫红,高职高专课堂的管理[J].黑河教育,2014(09):45~46.
[2]朱晓莉.简析班主任优化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07):75~76.
[3]颉梦宁.高职高专老师课堂差异化管理理念及其实践[J].教学与差异化管理,2013(15):89~90.
[4]赵培光.高职学生管理体制改革趋势预估[J].南昌理工大学学报,2013(8):12~13.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周浩(1984-),湖南益阳人,硕士,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及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