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荟
一、甘肃省招商引资发展状况
招商引资是指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成立的开发区)吸收投资(主要是非本地投资者)的活动,是借助外部资本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甘肃省在面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不确定性因素时,如何充分利用外部资本、技术、先进管理思想和现代经营理念等外生变量来弥补自身发展不足,推进区域经济增长,显得尤为必要。(一)近年来甘肃招商引资总体发展势头良好
2008年以来,甘肃省招商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一直在上升。2010年甘肃省招商引资额达到807.99亿元,2011年达到1238.8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2012年,虽然国际国内经济下行,但甘肃省到位资金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22.19%,达到2752.57亿元,与2011年相比翻了一番多。甘肃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13年和2014年分别达到4505.96亿元5835.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3.7%和30%。2015年甘肃省共执行省外、境外招商引资项目5710个,累计到位资金7093.28亿元,同比增长21.56%,完成了省政府年初下达的增长20%的目标任务。2016年甘肃省共实施省外、境外招商引资项目6629个,到位资金7939.83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1.93%。(见表1)。
表1 2011年—2015年甘肃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情况表
注:数据根据甘肃省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整理、计算
甘肃省“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实际累计到位资金21332.6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以上。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5家,在甘肃省投资项目99个;”中国500强企业“63家在甘肃省投资项目166个;“民营500强企业”74家在甘肃省投资项目154个。总体看来,甘肃省近年来的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二)甘肃省与西北其他省份招商引资开展情况的比较
从2011年到2015年,甘肃省五年平均增长率高达58.15%,在西北五省区中位列第一,比排名第二的新疆高出近三十个百分点,比宁夏则高出四十一个百分点;同时,甘肃省五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额也与陕西省不相上下(见下页表2),可以说,甘肃省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尤其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带动下,甘肃省招商引资发展势头良好。二、不确定因素对于甘肃未来招商引资中长期发展的负面作用值得警惕
以下三个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其对甘肃未来招商引资中长期发展的负面作用值得警惕。(一)民间投资虽然趋稳小升,但增长动力依然不足
就甘肃省招商引资的实际来看,一是民间投资的主体地位需要进一步巩固。2016年甘肃省共实施省外、境外招商引资项目6629个,到位资金7939.83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招商投资项目到位资金达到了6012.8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75.73%,民间投资已成为投资甘肃、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未来,民间投资绝对是甘肃省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如何在不确定背景下增强私人投资在甘肃投资的信心、加大投资的力度,则需要我们的相关部门协力配合,创新思维,想办法、拓路子。二是利用外资比重低,外资结构不尽合理这一问题在面临私人部门投资的愿景较弱的情况下,其优化的难度亦同时加大。尤其是服务业在利用外资方面水平相对较低,保险、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仍未实现零的突破。要实现这些方面的突破则需要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二)金融体系的风险日益显性化
金融部门监管趋严,金融机构需要警惕流动性问题和资产负债的匹配管理;金融部门“脱虚向实”过程中也可能使得风险逐步暴露,需要重点防控系统性风险。甘肃省的招商引资项目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如何严格按照金融监管机制开展融资、投资行为;如何就项目资金到位抓落实;如何尽量规避不确定因素,谋求风险损失最小化条件下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索。要创新甘肃目前招商引资的体制,创新甘肃金融人才利用机制,以适应新形势下甘肃省招商引资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消费部门的增长速度小幅下降可能影响甘肃的服务业领域投资
消费部门的增长速度可能延续小幅下降的趋势,特别是房价高企背景下消费部门可能面临消费抑制。而甘肃省地处内陆地区,本来现代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产业聚集效应不足,对外商的吸引力不强。当下这一不确定因素使得我省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发展发展缓慢这一现状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表2 近年来西北五省区招商引资资金到位情况表单位: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