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北
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在儒家思想在理论价值意义上的核心思想——“仁”。所谓仁,即是“爱人”。“仁”的思想自内而外共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珍爱生命,“爱己”的思想如“远闻马厩失火,孔子问人不问马”“康子馈药,未谙药性而未敢尝”,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自尊自爱的思想教育。“仁”的第二个层次是指孝敬长辈,注重家庭的和睦。“君子之本”所谓“君子务本,立本而道生。孝悌者也”,所谓君子应该在家尊重父母、做到兄弟之间相互友爱,并以此为根本推己及人对他人也向兄弟也如同兄弟亲人般爱护,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劝人向善。即使是在现代社会,“家庭”仍然是构成当今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引入关于家庭和睦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意识与酬恩意识。
“仁”的第三个层次是指通过个人素养的提升促进社会和谐。在这个框架之下,一方面,儒家思想强调到的积极意义上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另一方面也强调到的消极意义上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怀着一颗积极,宽容的心,在人与人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中实现和谐的社会关系。儒家中的仁学思想强调构建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希望人们相互帮助友爱,这一思想即使放在现代也不会过时。从马克主义的角度来说人即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有着自己的社会属性,如果我们能处理好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尊重关爱社会中的每个人才能形成和睦的社会,才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益于社会。
二、国家民族为重的大局观
以国家民族为重的思想是儒家大局观的体现。儒家思想的体系特色表现在从“小我”的修养开始不断向外向家、国,天下责任意识的扩充。因而有了社会实践中“求良将忠臣于孝子之门”这样的说法,“小我”的价值最终在“大我”中得以实现,最后形成了儒家文化中为了民族和国家可以牺牲自己的集体主义大局观的思想。而这样以国家民族为重的大局观念也是大学生们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之一。由此可见儒家思想早已深入人们价值观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中华民族民族族性格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将儒家思想中以国家民族为重的大局观融入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以培养学生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抵制某些外来消极思想,如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想”等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蚀;另一方面也使当代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了自己立足点,更有利于培养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三、诚信为本的处世观
儒家思想中的诚信之道也是儒家思想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人若无诚信便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别谈“安身立命”之类的人生追求。并且一个人只有讲诚信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正所谓“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诚信这一品德不仅成为了我们现代社会中所必须的道德素质,也成为了评价他人的基本标准,无论是在政府部门工作还是在企业,诚信都是一项重要的资本。对于中国思政教育而言,将诚信原则放在首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敬业与诚信的强调。因此我们提倡诚信思想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回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思政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的结合应该是是立足于实践上的,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心理和日常表现,因此儒家思想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应该侧重于儒家思想中“知行合一”与“为己之学”两个方面。现在很多受教育者出现了“知行分离”的现象,他们普遍具备相当的道德观念和理论知识在思想上较为先进,但其行为又相当的滞后。儒家的伦理实践在于自觉反省保证本心良知,而不是依据形式的规则去考核,而是依据反省自觉中的存在实感。若在此基础上将儒家思想中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国家民族为重的大局观,诚信为本的处世观融入当代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我相信将会起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效果。[1]瞿清岩.儒家思想对思政教育的影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4).
[2]郑东亮.关于传统文化与深化思政教育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徐亚州.和谐社会视域下儒家思想对思政教育的价值[J].南方论刊,2014(4).
[4]李承贵.传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