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亮 张青青
一、调查结果
本调查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和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研究互联网时代下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58份,有效回收率为91.6%。(一)宗教信仰现状
在“是否信教”这个问题上,超过一半的人对此是模糊的态度,无法明确自己是否有信教;抱“无所谓”态度的同学仍然占多数,他们有的认为信不信教无所谓,有的或是对信教并不了解;确定信教的学生只有6.98%,而不信教的学生有21.83%。由此可见,当代大学青少年对自身宗教信仰的态度比较模糊,大部分人态度并不积极,没有明确的认识。(二)互联网时代下宗教信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渗透途径
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大学青少年接触到宗教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多元化。有必要结合互联网现实背景,分析青少年了解宗教信息的新型渠道和途径,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地帮助大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宗教,让他们理性地分析宗教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观。1、传统的传播途径
据我们了解,一部分学生仍然是通过一些传统的途径去了解或认识宗教信息的,其中最常见途径的有两种:非法印刷品传播途径,以及宗教群体传播途径。宗教群体传播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煽动甚至是威胁的类似于“传销”的群体形式,在大学生群体传播宗教信息;另一类是“社团型”群体传播,当今大学生更愿意接受和加入这组织,他们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活动进行聚会,每次聚会他们会有一定的宗教相关的环节。
2、网络时代的新媒体传播途径
互联网为宗教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这些新型传播途径打破传统方式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性。其中最主要的新媒体传播途径主要有:网站、网页、手机以及电子邮件。
很多的宗教信息将渗透范围扩展到了互联网新媒体工具上,利用青少年接触率高的网站和社交工具,进行宗教信息传播。一方面,大学生从各种网站、网页中被动或是主动地接触到宗教信息;另一方面,被动式地接收宗教传播的电子邮件,网络邮件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只要具备网络条件,便可以随时发送宗教信息邮件。
此外,随着智能机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更是唾手可得。QQ群,微信群,微博等等手机媒体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同时为宗教的传播提供了更有力,更有效的途径和方式。青少年对网络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着无限的好奇与向往,但其缺乏社会经历和实践经验,并不能有效地辨别手机网络所提供的所有信息,这也将必然给一些非法宗教提供不可错失的传播“良机”。
二、青少年宗教信仰归因分析
通过我们的访谈结果得知,影响青少年宗教信仰的因素主要有:网络时代下宗教渗透的新特点以及青少年自身心理因素。(一)网络时代下宗教渗透的新特点
首先,网络新媒体给宗教传播提供了一个无时空和地域限制的途径,这使得宗教传播更具随机性,其传播范围也更具广泛性,传播量也更具海量性;其次,宗教传播手段较以前更加多样化,只需一台电脑,或是一部可联网的手机,人们就可以将信息随时随地散发出来,而且信息形式也很多样化,可文字,音频,亦可视频形式传播;最后,由于高校环境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因此大学生较其他群体将有更多机会参与或者接触到各种文化的交流,趋于流行,圣诞节、万圣节等具有宗教色彩或者纪念意义的节日,这也是宗教传播向高校青少年群体渗透的一个重要原因。(二)青少年心理因素
当代大学生不但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传播信息,即他们的身份和角色发生着变化,从单纯的被动接收,到双向的互动了,青少年更倾向于互联网给自己带来的主动权,从而选择无限地靠近互联网世界,当然包括其中的宗教信息。另外,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而互联网上的一些宗教组织便利用这一点,以精神交流为由,使大学生对其产生依赖与认同感,如此,大学生在心理上过度地信任网络宗教,也是当今青少年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