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秉春
古典舞主要是指以民间和民族流传下来的舞蹈为核心,在经过舞蹈艺术家的创造、加工、修改、提炼以及整理后,经过不断艺术实践的淘汰和检验,最终形成的具有较强古典风格的舞蹈。在社会新形势下,古典舞具有技巧高超、程式严谨以及动作规范等特点,其更加强调身韵审美,这是古典舞的主要表现形式。韵律作为古典舞的重要内涵神采,是舞者传递情感与思想的重要方式,具备情感的舞蹈才能走进观众的精神世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进而体现古典舞的表演精髓。想要充分展示古典舞的内涵与精神,需要舞者具备较强的表演素质,在此背景下,针对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一、古典舞表演素质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一)洞察力
洞察力是舞者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和基本能力,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帮助舞者快速的掌握技术动作,在观察的过程中,基于模仿的基础上,掌握技术动作的要求和精髓。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洞察力的培养,并且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启发灵感、寻找素材,提升舞蹈表演的张力,进而在表演中感染以及打动观众。(二)创造力
在艺术表演中,创造力是一名优秀艺术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创造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和艺术个性,赋予舞蹈以全新的活力,与观众产生思想共鸣。反而,如果一名舞者缺乏个性,只是对动作简单的模仿,那么舞蹈是缺少灵性和生命的。(三)思维力
古典舞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舞蹈学习中,学生要结合教师的技术动作进行思考和创新,只有在不断的思考中,才能丰富舞蹈的文化元素。同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舞蹈文化知识以及历史背景的学习,提升舞蹈的鲜活性和灵性。(四)想象力
想象力决定了舞蹈的情感表达和内涵层次,对舞蹈表演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舞蹈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并且将自己的个性观点和奇思妙想融入到舞蹈编排和创作中,进而充分展示古典舞的艺术魅力。二、古典舞教学中表演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构思精巧丰富
一部舞蹈作品在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创作者投入丰富的想象以及饱满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加强对舞蹈意境的体会,通过层层剖析的方式,引导学生领悟舞蹈魅力,通过精巧丰富的教学构思,帮助学生欣赏以及挖掘舞蹈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舞蹈表演素质和肢体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二)情感表达准确及时
古典舞是一种肢体表达艺术,舞者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舞蹈的思想与情感。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要做到准确及时,用情感去吸引和感染观众,提升舞蹈的艺术感和表现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情观和表演观。三、在古典舞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素质的相关途径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
虽然舞蹈的韵律对表演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但是舞者只有通过准确的动作才能更好的将情感表达出来,进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动作舞蹈的基础和核心,是传播情感的唯一载体,舞者如果缺乏过硬的基本功,技术动作存在缺陷,那么再丰富的情感也无从表达,在缺少形体美的前提下,也无法获得观众的认同,因此,在古典舞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古典舞对动作形态的基本要求是“曲、圆、倾、拧”,体现出舞者形态的“含蓄柔韧、刚健挺拔”。在古典舞表演中,对舞者身体的每个部位和每个动作,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例如秦汉舞俑,其对舞者的要求为“塌腰蹶臀”;又例如唐代舞蹈,其对舞者的形态要求为“韧、转、拧、辗”。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对基本功的重视程度,以严格的标准要求学生,做到每个舞蹈动作标准规范。
(二)重视舞蹈文化渗透
古典舞强调形神具备,要求舞者在表演中,可以通过舞蹈动作准确的传递自身情感。因此,教师在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还要重视舞蹈文化的渗透,为学生讲述有关舞蹈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提升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和感受。首先,在古典舞教学之前,教师要先为学生介绍有关舞蹈的文化背景,例如舞蹈产生的国家、民族以及年代,该国的审美观念、风土人情以及宗教信仰,舞蹈的发展历程以及衍变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古典舞的理解,提升对舞蹈动作的感受力;其次,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开展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针对舞蹈说出自己的个性化看法,通过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开拓文化视野,进而在舞蹈表演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元素。
(三)创新古典舞教学方式
古典舞拥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需要舞者在充分理解舞蹈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和创造,赋予舞蹈中人物以全新的诠释和理解,进而提升舞蹈的艺术魅力,因此,舞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完成对舞蹈的加工和再创造。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古典舞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通过创新和民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带给学生以平等和尊重的感受,减少学生在课堂中的拘束感,为学生创设开放而民主的教学气氛。在良好的氛围下,学生能够充分表达个人的观点,而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角度和审美认知存在差异,通过集体交流能够起到相互弥补、取长补短的作用,对教学、对学生,都是一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