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悦川
学生干部在学校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其不仅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也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工作从多方面都暴露出了多种问题,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势在必行。人的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动机,而激励能很好的诱发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本文将结合各种激励理论,来为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管理方法提供借鉴。希望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以及思路。
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目前的现状及原因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普遍性问题,最主要的从整体来看像是工作态度消极敷衍、服务观念淡薄、缺乏组织性,但从每一位学生干部个人来看又有像是功利心过重、学习成绩不理想、官僚风盛行等问题[1]。明白问题在何处,还要找准存在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真正改善解决问题。经过分析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存在以上普遍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组织内部体制混乱、加入干部队伍的动机较功利性、管理方法陈旧落后等。具体分析如下:(一)现有的学生组织内部体制混乱
学生干部能够有序开展工作的前提是有一套完善稳健的内部制度在支撑,先下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职院校都缺乏这么一套完善的制度,有的干脆还没有,制度的缺失或是缺少实质性的内容使得学生干部们开展工作缺少明文章程,不仅容易出错,而且效率低下。又或是有这么一套足以运行的章程,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得不到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最终使得学生干部们的活动组织效果大打折扣[2]。(二)加入干部队伍的动机较功利性
入学之初就有着各种学生组织的纳新工作,而新生们参加学生组织的原因多种多样,面试的时候无一例外都会表现自己加入学生组织是为了能够为广大同学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学校工作有序进行等等话语,然而更多的还是存在着功利性目的,虽然口头上不会明说,但是潜在的大家都知道,加入学生会以后在评各种奖项的时候会有便利、就业的时候也能给自己的简历添一笔光彩,因而实际工作中学生干部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意识并不高。(三)管理方法陈旧落后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们在选拔、培养的过程中就颇有失衡,考核制度缺乏激励性,缺少有效的监督,使得学生干部并不能真正的将自身投入到组织工作中,缺乏工作积极性,易致工作敷衍了事[3]。除以上主要的三点原因之外,诸如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有限、组织自觉性不高、部分素质缺乏也是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