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雨璇/北京城市学院学生处
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为社会公众带来了巨大心理压力,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大学辅导员需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只有学生有较强的心里承受能力,还能从容面对社会发展形式。基于此,大学辅导员需制定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针对学生适应能力与心理素质这两方面开展教学,使大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心理素质,为日后步入社会做准备。
一、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健全学生人格
心理素质同学生健康成长有莫大联系,大学生的三观的树立皆依赖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需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正确评判,进而实现优化自我的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心理承受力与情绪控制力,当其遇到挫折或是困难时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形成健全人格。(二)有助于加强思想教育实效性
对于学生来讲大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是三观树立的主要时期。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面临各种冲突与困难,会使他们产生心理问题。而他们的三观树立又同他们心理息息相关,若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势必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因此辅导员需掌握较强的心理教育技能,采用适合的方式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要知道心理素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因此,大学辅导员需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力度[1]。二、辅导员做好人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方法
(一)开展多元化教育工作
第一,大学辅导员需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了解,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与计划。可采用心理普查的方式,比如“心理问题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掌握学生心理问题,找出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对其展开针对性辅导教育,保证尽早发现问题,优化问题。比如,某A校有位学生在课下实习期间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不愿同他人进行交流,看任何人与任何事物都觉得心烦,时常同班级同学发生口角,当他的辅导员知道情况以后,对其展开了专门辅导教育,带他到去散心,在欣赏郊外美景的同时将压力都宣泄出,发现其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与班内同学相处和善了许多,心理状态也有了很大转变[2]。第二,辅导员还能在课上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比如通过班级板报、网站、班会等诸多形式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讲一些能够缓解学生信息压力的方法以及加强心理素质的方法,加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使其抗压性提升到新高度,远离心理问题为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二)结合思想政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思政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看似毫无关联,但是其实际有莫大联系,在大学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加强学生良好品质的有效渠道。而心理健康教育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在此种教育形式下大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三观,而学生思政教育主要是对学生三观的教育。基于此能够看出,思政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培养学生为目标,力争其成为社会合格的接班人。(三)为学生提供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能够推动学生加强心理素质,大学生辅导员可以通过学校的特色以及学生心理需求制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例如心理问题调查问卷填写、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开展此类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点,还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有关活动之中,阐述内心想法,还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优质的校园环境下,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推动学生身心良好发展[3]。(四)多方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虽与辅导员开展的心理教育工作有直接关系关,但其受到的影响也同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脱离不开。良好的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而社会机制的优化、优质的社会风气等皆会使学生心理健康受影响。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由社会、学校以及家庭这三方共同努力,如此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来讲,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其是健全学生人格的基础,也是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因此,大学辅导员需给予信息健康教育高度重视,促使其存在的效用在大学生教育中充分的发挥出,为现代社会发展培养优质人员提供有利条件。参考文献
[1]陈平.探究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J].科技展望,2016,26(12):339.
[2]马延年.浅谈大学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艺术[J].今日中国论坛,2013(06):116.
[3]刘文贞.大学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刍议[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