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文钰/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高校教育以教学为中心,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为对象,研究在网络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一、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性系统,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是一个亘古常新的问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经历了“好教师的质量研究”、“好教学的特点研究”和“有效教学的综合研究”三阶段,先后出现了“规模取向”、“认知取向”、“整体目标取向”、“整体—认知取向”和“效率取向”五大流派[1]。结合国内外研究,本文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教学活动,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结合大学课堂教学的特殊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主要包含如下几方面:一是教学目标,要具体清晰教学内容及考核标准;二是教学活动,其中主要包括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三是教学能力,包括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四是教学组织与管理,包括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管理学生行为,保证课堂纪律[2]。(二)高校课堂教学的特点
(1)高校课堂教学的开放性。高校课堂与中学课堂最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高校课堂教室是流动的。大学课程不像中学那样紧凑,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教室是全校所有班级共享的,所以对于每个班级来讲教室是不固定的,尤其是公共课可能是多个班级一起上,更允许插班听课,这就导致了高校课堂的管理不像中学那样严格。(2)高校课堂管理的相对自由性。大学课程与中学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大学课程注重思维方式的训练。课程的教学及课堂管理方面,教师有着较大的自主权,因此高校课堂管理相对公散,不再像中学那样统一要求,有一定的自由性。(3)教学对象的特殊性。高校课堂的教学对象是大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动力不足;大学课程安排相对轻松,容易养成懒散的习惯;部分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明确,存在迷茫不知的状态、不重视专业课学习;少部分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因此混沌度日。(4)教师的相对自主性。大学的专业课程一般是一个教师负责一门或几门,较少存在几个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的情况,因此教师教学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对于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对于课堂的管理也具有较大的空间。二、网络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师教学投入度不够
在课堂教学观察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但也有部分教师由于非师范专业毕业,因此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另外由于网络的普及及信息量的激增,网络上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网络上查找教学数据已经成为教师备课的一种主要方式。由于信息量大,教师在查找资料时获得的往往是大量的片断式的、不完整的资料,若不根据班级学生及所在学校情况进行内容的调整则会出现知识体系不完整、不能因材施教,会大大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笔者对所在学院课堂教学情况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在上课时大多利用PPT课件教学,但是大部分课件是教材提供或网上下载直接使用,并未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及学生特点调整内容,甚至教学目标不明确,只是把教材规定的内容讲完。
(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关注度太低
目前,在教师中间还是会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说法:“上课时怎么讲学生都没反应”,“终于把这一章的内容上完了”等等,不可否认,现在很多教师把传授的知识量作为教学目标完成的依据。其实教学效益的高低,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是教了多少,而是指学生学到了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当前不少课堂教学不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学习的程度为标准,而是以教材为中心,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目标,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教材展开,教材所规定的内容讲完了,课也就算结束了,但是没有考虑到学生到底理解了多少。另外部分教师只顾自己讲课,对课堂纪律不作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讲话的情况教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的课堂能够认真听课并与教师互动的学生不到十分之一,这样的课堂其教学有效性可想而知。(三)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经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可以得知,大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的频率非常之高,几乎每位学生都会在上课期间掏出手机把玩,也许没有什么事情,也拿出来翻几下屏再放回口袋。这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听课的效率,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外大学课堂上,不玩手机但是在睡觉或与周围同学讲悄悄话的也不在少数。学生并没有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课堂学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四)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大学课堂教学的考评,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考核,对教学效果的考核也仅仅是通过学生评教这种方式来进行。而实际上学生评教由于学生的主观因素导致评教结果并不能客观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客观量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在教学时没有约束,有一定的随意性,进而导致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视程度不够。三、网络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一)完善学校教学与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机制
目前对于教师教学评价与监督的方式有督导听课、教师互评及学生评教等方式,但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和教学效果的检验是不够完整的。从以往的教学评价情况来看,教师互评由于顾及互相之间的关系并未能全部按实际情况来写。而学生评教则基本是应付了事,未体现学生真实想法。(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及管理水平
教师教学水平是提高课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基本条件。教师要提高教学基本能力,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的艺术性,熟悉教学内容,掌握语言表达技巧,领悟学生的心理,了解知识传播的规律,然后才能提高教学技巧,从而使教学活动变得活跃、丰富、形象而引人入胜。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有一定的影响。课堂纪律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对课堂纪律作明确要求,严禁迟到、说话、做与课堂或学习无关的事,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一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