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计霞/第二实验小学
创新讲求推陈出新、不墨守陈规,创新是一种思维意识更是一种个人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重视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使其学习思维能够逐渐被调动和活跃起来,进而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敢于质疑、丰富自身的想象力,并能够改变定式思维模式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利用教育技术突破教学传统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普遍采用示范式的教学模式,且三年级小学生经历低年级段的学习过程,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具有明显的模仿和依赖心理,进入到中年级的学习阶段,很多学生的学习想法和习惯都没有改变,因而在中年级阶段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化使多样新颖的教育技术引入到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在进行《太阳是大家的》一文的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进行多样教学方法的应用[1]。此节教学内容从文字表面浅显易懂,但是很多学生却对于“她要趁人们睡觉的时候,走向另外的国家。”一句话无法理解,因为在学生的意识中“太阳也没有腿,那她会去哪里呢?”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利用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地球围绕太阳进行运动的关系,同时在动画画面中学生能够看到在地球运动的过程中,便会有一部分国家能够看到太阳,而有一部分国家是不能够看到太阳的。学生通过动画视频的演示能够理解太阳走向另外的国家。学生在微课教学内容的引导之下,便会提升对于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基于动画内容对自身的空间观念和思维意识进行锻炼。
二、融入“生本”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创新空间
新课标对于小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要求,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过程需要将“生本”理念融合其中,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动之下,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融入到开放而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并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之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2]。教师需要以教材为载体和基础,为学生构建创新式学习空间,营造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情境,实现创新兴趣的培养目标。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创设角色扮演的教学情境,组织不同的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对于微课教学内容的理解,扮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表演。前情的微课教学活动中,已经向学生展示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学生能够理解一部分国家在太阳从东方升起时,便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另一部分国家太阳已经从西方落下,便结束一天的生活要睡觉了,教师可以组织部分学生扮演东方国家的学生,而部分学生扮演西方国家的学生,教师作为太阳与学生共同参与角色扮演过程,“太阳”在“东方国家”的东方升起,“西方国家”便要进入到夜间,学生便要睡觉了,而“太阳”在“西方国家”的东方升起,学生们便要苏醒过来开始一天的生活,“东方国家”的学生便进入到睡觉状态。在角色扮演的情境中,学生能够加强对于太阳运动规律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加强对于教材教学内容的理解,理解内容“太阳是大家的”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