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以数字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网络化时代已经到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早都与互联网密切相关,小到在网上购买衣物、浏览信息,大至购买家电、出门旅行等等。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和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数字化的阅读方式(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人们的阅读媒介已不再是单一的纸质刊物,而是变为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共存的形式。网络化的阅读模式正在不断挑战传统公共图书馆的优势,故而数字资源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将在分析数字资源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一、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现状简述
随着人们阅读媒介的不断更新,传统的纸质图书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对于数字化阅读的需求。在政府及图书馆的共同努力推动下,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有了急速的发展,成果颇丰。截至2017年,我国国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量超过1500TB。可尽管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发展迅速,仍免不了一定程度的问题存在。如我国目前无统一的数字化资源平台,不同地域的公共图书馆各自开展建设,资源共享水平较低;不同区域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标准不同,致使相互间的资源不能兼容合并;对弱势、特殊群体的服务相对较薄弱,宣传推广也并未十分到位。二、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策略
针对现状中所提及的数字资源发展问题,同时为了更好的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优化数字馆藏结构,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设策略。(一)加强纸质资源转化
为了更好的提高公共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率,图书馆应注重将馆藏的纸质刊物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对于那些年代已久、不适合借阅但具有较高价值的纸质资源而言,如家谱、年鉴、地方志等等,图书馆应通过扫描或光学字符识别等技术,将其转化为数字资源。这样既可以更好的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同时也为图书馆建立特色信息库提供了条件。(二)建立网络数据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已经逐渐习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书籍的搜索,故而建立能满足读者需求的网络数据平台尤为必要。图书馆应当在完善的用户群体调研的基础上,对收集的相关信息进行细分,建立网络数据平台。平台建立后,需不断优化检索界面,以界面人性化、资源精简等优势满足读者快速化的阅读需求。同时,图书馆也需考虑数字资源的动态性,及时对资源库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读者能搜索到最新资源。(三)开拓特殊群体的数字资源
公共图书馆除了为普通读者提供数字资源外,也需注重对特殊群体的数字资源建设问题,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等。在调查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相应的数字资源。比如,对于老年读者而言,除了提供权威性的医疗保健、老年心理生理、饮食调养这方面的知识以外,还可以提供关于电子产品方面的入门知识,帮助老年人更好的融入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生活中;对于儿童而言,可以提供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益智类动画、国内外经典儿童电子读物等;对于视力障碍的人士,可以提供盲人数字有声读物。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事业单位,不仅要传递普适性的知识,也要做到为每一个市民提供均等的资源和服务。通过开拓弱势群体的数字资源,从而彰显公益服务的优势,才能争取到更多的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