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又简称“概论”课,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概论”课的考试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与本质,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1]。而从这种课程的特点出发光用单一的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察,达不到更好的教育目的,因此对现有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为提高教学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
一、高校开设“概论”课程的重大意义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核心的“概论”课的学习,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推动高职院校工作的开展、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帮助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与环境中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大学生更好地服务人民、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二、高职院校学校“概论”课考核的实际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效果不显著的主要原因为落后的教学思想观念和死板的课程考核体系。“概论”课考核主要形式为笔试,出卷老师出题思路大多为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为了应对这样的考试,学生听课时只注重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就可以了,所以在老师讲课时有些学生睡觉、玩手机、甚至阅读课堂无关的书籍等。还有一些高职院校考核方式以作业完成情况、听课表现、课堂考勤等作为考核内容,这种考核方式形同虚设、不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真实能力与知识、学习效果、与学生未来所要从事工作的实际职业运用能力与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要求脱节。而“概论”课在高职课堂中开设的目的在于引导他们从书本走向社会、认识世界与政治、了解历史与事物发展的原理等。因此,教师必须思考如何使“概论”课的理论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这个问题。但传统的以过关考试为最终学习目的教学方式却违背了在高职学生当中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2]。
三、高职“概论”课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一)考核方式侧重于学习过程当中改进教学措施
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讲课模式,用各种手段活跃教学气氛,同时把考核方式融入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完成学习与考核过程。“概论”课的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维的能力,同时锻炼他们的表达概括能力。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活动题高学生分析思考问提的能力,比如运用生活案例、重大事件、社会现象、学生们熟悉的事或人等形式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把最新的实际与理论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给学生提供思考的过程和机会,让他们形成从历史角度分析判断理论的能力,引导学生入境。而每次课堂上的思考与分析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积极性都应该纳入考核分数的一部分。对于网络资源较为发达的今天,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网络资源,通过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教师也可以采用其他教学媒体如PPT、音频、视频等历史影像资料,以及采用多媒体课件及集体编制的电子教案,供学生课外预习或课后复习等。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使课程内容具体化,过程互动化、观点问题化。此种教学方式的改进能灵活运用于考核过程当中,不再让考试成为学生课堂教学最终与唯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