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城记》这部小说,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描写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不同阶级人民的命运,并向读者展示了复杂、尖锐的阶级矛盾。该作品通过对人物对话、细节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改良主义思想。对《双城记》的人物象征意义进行研究,有助于加强对外国文学的把握。
一、人物象征意义之“爱”
(一)马奈特医生的仁爱
在《双城记》中,马奈特医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其经历也是铺垫整部小说的基础所在。他被关在监狱里整整十八年,到最后甚至失去了理智。而马奈特医生的女儿露茜,凭借着深厚的父女感情让马奈特医生恢复了正常。而这一恢复,在小说中可以视为“重生”或是“蜕变”。马奈特医生是被侄子代尔那所害,才蒙冤入狱的,但直到代尔那与自己的女儿结婚前,他才明白一切。然而,为了女儿的幸福,他依旧选择了同意这门婚事。由此可见,马奈特医生充满了善良之心,他宽宏大量,向读者展示了伟大的父爱与仁爱。
(二)露茜·马奈特的“金色丝线”
露茜·马奈特所表现出的爱,是与她的家庭密不可分的。经过她的精心照料后,马奈特医生慢慢恢复了记忆和健康,而这一切都是缘于露茜对父亲深沉的爱。她纯洁而善良,能够感染身边的人。她就如同一根“金色丝线”,把她的家庭和爱人代尔那联系在了一起。她在革命的“血色风暴”中,也用自己的仁爱与救赎之心编织着“金色丝线”,而正因有了这样的丝线,那些身处邪恶与黑暗中的人们才获得了拯救,并将爱传承下去。
(三)卡尔登的精神
卡尔登是一个勇敢的人,他为了自己的理想,能够抛弃一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身上也带有忧郁、沉闷、冷漠、灰心等色彩,并且他玩世不恭,甚至性格也有点扭曲。然而他对露茜的爱是真实的,为了露茜的幸福他敢于走上断头台。和代尔那这一人物角色比起来,卡尔登同样是爱的象征,但更是理想的载体。其倡导人和人之间要互敬互爱,用包容来化解仇恨。
二、人物象征意义之“恨”
(一)德法日太太的恨
德法日太太这一人物形象,在《双城记》中便是仇恨的象征。跟随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她内心的仇恨也日趋浓烈。她有着冷酷暴力的手段与变态的心理,而这些都是狄更斯着重描写的对象。为达到复仇的目的,她不择手段,因而也可以说她是一个丧心病狂、被仇恨所操控的复仇者。狄更斯在书中采用了一个象征,即德法日太太的毛线。她仿佛把自己的恨意与命运都编织在了毛线当中,并且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愈演愈烈。仇恨在不断加深的同时,也勾起了她对社会的厌恶,而人性也随之泯灭。到最后,她甚至把自己的生死也编织了进去,可见其仇恨之深切。总体来看,德法日太太其实是一个饱受迫害的社会底层人物,而她最后也逐步走向了人性的对立面。对该人物形象的刻画,实则体现了狄更斯的改良主义思想。
(二)埃弗瑞蒙德兄弟的封建贵族思想
《双城记》对埃弗瑞蒙德兄弟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和抨击,让广大读者看到了他们外表光鲜,内在丑陋的形象。这不但表现出了当时贵族阶级对社会的仇恨,还体现了其肮脏与邪恶的一面。埃弗瑞蒙德兄弟的所作所为,便是那个时代残暴贵族阶级的象征,当然其也遭受了来自被压迫阶级的抵抗,最终导致了革命的爆发。这样的人物形象是仇恨的象征,同时也是仇恨的来源。他们滥用贵族阶级的特权,并作出了不少惨无人道之事,其不仅会伤害他人,最终也会毁灭自己。
三、改良主义思想的体现
狄更斯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这一点在《双城记》中较为明显地体现了出来。他富有人道主义精神,提倡采用温和的改良主义方法来缓解社会矛盾。他在该部作品中塑造的马奈特医生、露茜、代尔那、卡尔登等形象,都在不同程度上表达了人道主义的关怀。马奈特医生用自己的宽容去消解人间疾苦;露茜用自己的温情去感化家人;代尔那勇敢地反抗资产阶级;卡尔登则心甘情愿为爱牺牲。正是由于作者主张用爱与宽容来对抗矛盾,才造就了这一系列经典的人物形象,并象征着包容、宽恕、仁爱,希望能唤醒人们心中潜藏的美好与人性。狄更斯认为,只要每个人都有宽容和博爱之心,就能够化解所有社会矛盾,并确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他看清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并希望劳动人民能以非暴力革命的形式脱离阶级束缚,并创造出幸福的生活。
四、结语
从《双城记》中所描写的种种人物形象可以看出,狄更斯赋予了人物一定的象征意义,并期待以包容和博爱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但从现实的角度看,这一想法具有阶级局限性,并且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难以实现的。所以,作为高中生,需要从各个层面出发来探究该作品中的人物象征意义,并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