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从意义上理解,自主学习与我国传统学习成为一对相对应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是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索、实践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方式。自主学习的目标第一是让学生逐渐喜欢学习,乐于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高效快速的掌握知识,摆脱灌肠式教育,摒弃盲目学习的状况。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我国的成年人有一半以上全年很少参加体育运动甚至全年不参加任何体育运动,大部分的年轻人在结束学生学习生涯之后便中断了体育锻炼,这一现象与我国传统的学校体育课堂的教学方式脱不了干系,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是硬性的规定固定的体育项目,一旦脱离了学校学生并不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课堂所学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是当下发展的大势所趋。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下对具有较高学习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缺乏合理性,无论从教学大纲还是任课教师角度来讲,都是以让学生的考试成绩合格和达标或者让学生掌握某项特定的竞技技能为主要目标,却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对身体身心健康的重视的教育,结果就是致使学生对体育教学越来越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严重的限制了学生体育方面的自主学习欲望。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地位过于绝对
不可否认,当下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不断提出要求、不断灌输知识的地位,学生处理被动接受的地位。现阶段,体育的课堂完全由老师主导,每节课进行什么教学、进行什么训练、以及锻炼的量度和力度都是由教师设计,学生只能机械的接受,顺从的效仿,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隐形的潜力。另外这种过于绝对的教学方式还有一种弊端,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完成起来相对轻松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又力不从心,毫无疑问这大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进行自主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则能克服这个缺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高职院校学生缺乏自主进行体育学习的意识
自主进行学习意识是学生的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不仅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特意的进行培养同样也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引导与帮助。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体育技能的教授,而往往忽视了体育课堂的真正作用,没有对学生要自己锻炼的意识进行培养,这样的教育无疑是目光短浅的,因为毕竟我们体育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怎么去创造或者突破一项体育记录,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增强体质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学生在校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只能学到体育课程中的皮毛,所以更应该考虑的是怎样将学校有限时间内学习的内容深入和扩展。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建议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想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对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发挥自我的平台,主要有以下两点建议:
(一)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积极引导
教师应该多采取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并在课堂上对学生积极进行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锻炼主动学习的意识,将过去的“老师逼我锻炼学习”逐步转变成“我想锻炼学习”,充分利用已会和已有条件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的健康锻炼融为一体。
(二)设置合理的体育教学计划
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有层次性,计划性。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进行差别对待,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科学合理,既不能过高也不可过低。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效能性,例如当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完成一项有一定难度和挑战的体育活动后,就会对自己的体育素质更加有信心,对体育锻炼产生更大的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不断的进行分析研究,将长期、较重的任务划分成阶段性的较容易的短期目标,帮助学生体验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后的喜悦,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达到让学生乐于自我进行学习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自主学习能力是新时代教育环境下学生必须拥有的一项能力,提高体育课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适应我国全民健身、全民锻炼的重要手段。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应该尽快改进教学方式,找到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锻炼的方法,使学生体验锻炼的快乐,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