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明确提出“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这表明国家对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为了解决专任教师实践技能欠缺这一“软肋”问题,都相应出台了一些政策,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加大了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成效并不十分明显。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专业教师对下企业实践锻炼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院校对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缺乏应有的制度监管。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实效性呢?以我院为例,2017年从以下五方面加大管理力度成效显著。
一、制订下企业实践锻炼目标任务要明确合理
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首选与学院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行业,锻炼教师根据岗位制订计划,明确实践目标任务。为使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确有成效,学院在派教师下企业前,组织院系开展问卷调查、座谈、讨论新修订了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暂行办法,经系部论证,院党委讨论通过正式行文,下发文件到各系部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执行。
为保质保量完成锻炼任务,学院提出要严把审核审批计划关。系部根据市场和专业需求上报脱产到企业锻炼教师计划人员名单,学院成立下企业考核小组,考核小组审核计划,通过人员公示,一但发现系部报送锻炼教师计划目标任务不明确,与所学专业方向一致,审核小组返还系部重新调整计划或不予通过,使每一名下到企业锻炼的教师计划任务明确合理。
二、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不同的职级不同要求
学院在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内容方面,采用不同职级不同要求,这样减少了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盲目性,增强了实践锻炼的针对性,实效性。学院对下企业实践教师做出总体要求,需心向生产服务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学习,了解新产品、新科技、新工艺,每周手写工作日志不少于3次。同时对不同职级专业教师做出不同要求:中级及以下教师,实践结束后,撰写实践报告;收集形成相关专业的教学案例不少于2-3个;或取得相关专业初、中级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或行业资格证书;中级在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1篇相关专业生产实践的论文,或与企业协议人才订单式培养,或共建专业课程、实训基地1项。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要求:关注企业人才需求,寻求校企合作项目,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和科研难题,与企业协议人才订单式培养,考虑与课程教学改革有关的问题,对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建议。收集与专业教学有关的项目任务,最终形成项目化教学案例不少于3个;有针对性的编写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书或完成本专业课程改革、学生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教改方面专题研究,最终形成不少于1万字的调研报告;在国家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相关专业生产实践的论文1篇、或争取承担或主要参与企业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换、取得发明专利1项等;取得相关专业高级或授级高工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或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