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与发展

  • 作者: 长江丛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6550
  • ■金 玲/南通大学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并且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是党在面临一次次危难与困境时取得胜利的法宝。“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描述。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要求党在进行一切决策、开展任何工作时都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站在人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党的历史实践中可以总结:中国共产党只有做好群众工作,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加强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以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己任,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向着共产主义事业奋进。群众路线始终引领着党的群众工作实践,同时在实践中理论体系也得到发展和创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创新和发展了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党的群众路线是在学习和借鉴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西方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创立的一套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理论。刘少奇在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从理论内涵和方法论两个方面阐述了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这一切就是党对人民群众的观点。”因此,党的群众路线正式确立于党的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并确立了群众路线,这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

      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也不是一番风顺的,也曾经历了跑偏与背离,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真正进入一个长期提升和发展的历史阶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重新解释了群众路线的真正内涵和本质,充分肯定了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须长期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与充实。胡锦涛同志带领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改善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党的群众路线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实现了新的飞跃这是对群众路线的重大发展。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涵

    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两大理论根基。中国共产党将这两大理论充分运用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从而探索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大贡献,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党章中对群众路线的完整表述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开展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充分表明了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观点,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价值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必须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在9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样才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和困难,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对党领导群众经验和方法的科学总结,也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就是要沉下身子,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开展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并在此及出生对群众意见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加工和总结,最终形成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到群众中去”就是把已经形成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反馈,并在循环往复中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坚持贯彻这一方法论,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真正做到体察民情,晓知民意,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3)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检验标准,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内涵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两个一切”价值观的引领下,通过贯彻“一来一去”群众工作方法,最终要实现的任务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邓小平同志曾在党的八大,做了题为《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在报告中指出“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邓小平的这一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属性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群众的事业而奋斗的,是人民群众行使权力、实现利益的工具,并不是利用人民群众来实现政党利益。这种工具的职能要求党必须能够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党必须成为人民群众的先锋队,必须向人民宣传、解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必须通过宣传解释让人民群众理解党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结合实际让人民群众知晓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会给群众带来什么样的实惠和利益,应当如何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对这些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的宣传、解释,让人民群众对党的正确主张产生认同,拥护和支持党的主张,并且外化于自觉行动,成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伟大力量。

    三、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和发展

    纵观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历史任务、时代特征对群众路线有不同诠释与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努力加以创新,不断深化和扩展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刃剑’,国内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复杂化,党自身建设中的负面问题,对群众路线的内涵、外延、贯彻要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不仅丰富了群众路线的内涵,还赋予群众路线新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从价值观的角度看群众路线的创新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些论断实质是从价值观的角度对群众路线的创新发展,进一步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价值立场。它既是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的价值观的继承,又结合新时代新特点,对党的群众路线提出更为具体、更与时俱进的价值追求。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争取在共享共建中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其中的“共享”理念是对新时代群众路线价值取向的创新与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就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都应该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就是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合理的分配,缩小并逐步消除的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共享政治改革的成果体现在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追求。共享文化建设的成果就是人民对先进文化产品享有平等分享的权利,逐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真正做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才能真正实现 “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目标,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

    (二)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群众路线的创新和发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党如何领导群众、如何贯彻群众路线提出的要求。新时代党对群众路线方法论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党的自身建设上。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党面临着各种诱惑和考验,出现了很多腐化问题,严重损害群众的利益,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党内出现的消极腐败、能力不足、作风不正、精神懈怠等问题,党制定了一系列改进干群关系,密切与人民联系,改进工作作风的规章制度,并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党执政面临危险时做出的积极回应,“为民、务实、清廉”这六个字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继承了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群众路线的精华,并创新性的对群众工作的方法赋予其时代要求。具体来说,“为民”,要求党员干部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时刻站在人民的基石上,以人民利益为重,积极探究有效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途径。“务实”,要求党员干部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同志要真正做到沉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第一手的群众意愿,真实反映群众的困难、意见和呼声,并以“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来维护人民利益,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与众人商量众人的事情”,保证人民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从人民群众的日常智慧中提取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落到实处,产生实效。“清廉”就是要执政为公、不以权谋私、廉洁清正,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得以贯彻落实的保证,也是党员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自身必须长期坚守的行为准则。习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三者缺一不可,相互作用,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也是对新时代群众路线如何贯彻实施从方法论角度给予进一步的明确和拓展。

    (三)从根本任务的角度看群众路线的创新和发展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对群众路线根本任务的描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对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我们不仅需要发展,而且要更加协调、更加充分的发展。因此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实现“中国梦”作为奋斗目标。习总书记曾对民族作出承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从这一论断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梦的出发点是汇聚人民群众的梦,落脚点是实现人民幸福,这与群众路线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一致的。其次中国梦的实现方法是紧紧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这与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观点也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在新时代,党的正确主张就是“实现中国梦”,这一根本任务需要通过党通过贯彻群众路线,领导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将“实现中国梦”内化于人民群众的内心,并且外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这就是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根本任务,也是对群众路线理论内涵的丰富和升华。

      新时代党对群众路线的创新和发展,一方面丰富了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为我们“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做好新时代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党将长期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切实为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继续前行。

      本文标题: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44878.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