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曙钰/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一、专升本班级学生的特征
专升本学生是高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较普通本科生而言,专升本学生有着自身群体性特点。在进入本科院校前,专升本学生已经有着三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感受,已有深入的了解和良好的适应;对其自身的专业理念、培养方向都有清楚的认识,对自我能力与未来期望也有着更为全面、现实的规划。[1](1)个人思想意识较强,目标明确。专升本学生接受完整三年制大专学习的优秀学生,通过了专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已完成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教育思维转变,在学习、生活、工作上,比普通本科生思维成熟,是为了弥补专科学习的不足,放弃直接工作,他们对自身专业和所要从事职业有了一定认识,选择更高阶段学习,提高学历水平,提升自我的专业技术能力,从而在今后的就业中能够有着更为广阔的选择性。
(2)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进取心强。专升本学生大多珍惜辛勤付出三年而得来的学习机会,学习更具自觉性,在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的系统性认识基础上,对专业发展有自我理解,因而勤奋刻苦,在专业学习方面偏重与实际的结合,注重专业发展相关信息和实践机会,形成了个人适应的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3)学生归属感不强,内心焦灼。专升本学生在同年级入校时心理发育已相对成熟。入校就是大三的角色,无新生教育、军训等入校安排,学制两年完成本科学业,不少学生认为升本主要提升学历,象牙塔式的校园生活在专业已结束了。再者学生中大部分已考研、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进入大中型企业为主,心理存对就业前景有时感觉迷茫与自卑,部分学生缺乏自信,担心专科起点的本科教育,在社会的就业及考研过程中社会存在一定的偏见。
二、专升本学生的班级管理
针对专升本学生上述特点,在班级管理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做到因人治学,有依据性地采取措施提升专升本学生的班级管理,增加专升本学生融入感,为其成长成才服务。(一)科学管理,构建班级人本管理
学者弗·阿法纳耶夫认为:管理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使这个系统呈现一种新状态的过程[2]。(1)专升本班级管理面临些许挑战,对学生管理和心理调节能力有较高要求。目前专升本群体发展迅速,其发展问题不容忽视。专升本班班主任需要强化责任心,构建班级文化管理。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级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3],应选聘专业教学资深教师为班主任。专升本学生因专科阶段的大学生活中已培养出较为丰富阅历,自我意识较强,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既要增强自信又要防止过度自负。有对班级的掌控能力和对学生的洞察能力均更胜一筹,且更有震慑力,且善于组织一些班级活动来提升凝聚力,并在专业课程能够有效辅导学生完成学业。
(2)优秀班团干部选拔,班团干部是组织和管理的角色,应为班主任得力助手,并在班级管理中起到沟通桥梁纽带作用,培养和选拔热心踏实肯干的学生并以此围绕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班团干部首先应乐于为班级学生服务,及时全面地传达院系的信息,并针对班级的发展协助班主任实施开展班级活动,来提升班级氛围与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