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一、现阶段影响学生学习动力因素
(一)学生对电子商务学科不感兴趣
由于电子商务的崛起,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普遍工资高、待遇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成为报考热点。部分学生选择专业随大流,不经过深度分析思考,忽视内心实际学习兴趣需求,盲目报考电子商务专业,在入学后才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喜欢电子商务专业。还有部分学生报考专业自主权有限,迫于家长的压力,听从父母意见和安排无奈选择报考电子商务专业,入学后内心深处不认同专业选择,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其次,大学是一个学习相对自由的环境,学生学习需要强大的自我管控能力,面对五光十色的外界诱惑,热爱新鲜事物的青年学生很难抵抗干扰,很容易随波逐流,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二)教学方法陈旧,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部分高校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对待电子商务教学仍然遵循传统,以说教为主,一味地通过知识灌输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内心实际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科综合性性极强,集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营销以及项目管理于一体,单纯的知识理论讲解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电子商务专业,学习能力有限以及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困难大,容易对电子商务教学产生抵触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高校开展电子商务教学。电子商务专业开设课程多且学习范围广,包括技术、商业的多种学习领域,学生学习容易思维混乱无序,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二、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策略
(一)做好先导课程,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目标
高校在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前,应设置先导课程,将电子商务的本质和发展潜力对学生和家长说清楚,帮助学生和家长理性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促使真正有意愿、有能力的学子报考电子商务专业。科学的先导课程有助于学生意识到学习电子商务带来的回报,强化学习动机。先导课程中应特别指出电子商务行业是个竞争激烈的新兴行业,学习不用心早晚会被市场淘汰,树立危机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习动力理论金字塔结构共有五个层次,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价值实现。教师应根据学习动力理论鼓励学生建立长远的发展目标,拼搏进取,争取早日实现自我价值。学生有长远的理想追求,自然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自然而然为了实现目标不断奋斗,对待电子商务学习会更加用心,源自内心的主观学习动力有助于学生提高电子商务专业能力。
(二)更新教材内容,注重结合实践教学
基于电子商务教材教学内容滞后陈旧的现状,我国教育部应高度重视教材编写,组织全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展开实地调研,例如高校可派驻教师代表到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担任一定职务,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人才岗位要求,同时积极与实践经验丰富的电子商务从业者交流沟通,共同商议教材编写内容。此外,高校教师可以使用一些优秀和最前沿的国外教材或者,选取权威的期刊杂志作为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积极使用网络教学资源作为课堂教学补充,开拓学生学习视野。同时,高校教师应注重实践环节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京东、淘宝已经苏宁易购等电子商务网站可提供学生实践平台。例如,高校教师可鼓励学生在淘宝或者京东上开店,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店铺管理与营销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理论学习好坏直接体现到店铺收益中,学生使命感和危机感并存,学习动力上升。学生对网络店铺经营的实践经验,有助于加深理论知识理解与印象,有利于学生电子商务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个性化培养学生
为紧跟社会发展变化趋势,高校应积极培养教师电子商务教学实践能力,以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高校应鼓励教师攻读博士或博士后学位,支持老师出国留学,同时高校应加大人才引进资源投入力度,吸引教育理念先进的优秀人才到校任教,全力打造一支教学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此外,高校要加强与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安排合适的老师到企业中体验电子商务真实商业场景,全方位提高老师教学能力。高校应积极关注企业动态,共建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平台。高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学习差异和特点,个性化培养学生,给予每一个学生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机会和空间。教师应有计划地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技能比赛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欲望,强化学生学习自觉性。
三、结语
经济转型发展形势下,电子商务行业前景不可限量,电子商务从业者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之上。高校应深化电子商务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以便为电子商务行业源源不断输送优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