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PMA教育中心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
公共事业管理主要由政府主导,具有非营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它与其他的社会公益事业相比,规模较大并且操作流程更加规范。一般认为,公共事业管理有助于满足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公共事业发展较晚,很多理论还未成熟。而公共事业管理体系之所以需要转型,是因为当前的公共事业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下是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存在的几点问题。(一)公共事业管理的制度发展不完善
政府有时会脱离相关理论,独自开展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结果使政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降低,工作效率也大幅度下降。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制度尚未独立并且发展不完善,从而导致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操作不规范,人民群众满意度低。(二)国家对于公共事业管理的投入力度小
公共事业管理有非营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因此要想公共事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国家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然而,目前我国对公共事业管理投入较少,从而导致出现了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的情况。比如,政府没有及时地投入资金对社区的基础公共设施进行维护和修理,结果在大大降低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工作水平。此外,国家在医疗、教育、社会福利和公共交通等方面也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这体现了国家对于这些方面的关注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转型发展。
(三)公共事业管理工作权责不够明确
在公共事业管理的工作中,很多工作都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范畴。但是由于政府部门没有做好明确的分工,结果导致公共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大大降低,甚至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四)对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认识不全面
我国政府和大多数的人民对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工作范围并不完全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有了更高的生活标准,但是很多相关部门未能及时地创新思维,对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也没有全面了解,从而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又没有得到实际的效用。除此之外,大多数的民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够明确的知道向哪个部门寻求帮助,结果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搞清楚弄明白。在相关部门解决了民众的问题后,往往得不到人民群众对其工作的认可,这就增加了推进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