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一、全程化创新创业指导模式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过去五年取得的重大成绩的同时,也明确指出,我们的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新能力不强。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对于服务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局、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许多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构建适合于高校发展的全程化创新创业指导模式已显得尤为重要。二、高校创新创业培育现状
目前,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提高我国人才培养水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方面。各个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可以说,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高校在今后创新创业指导工作中亟需改进的地方。(一)创新创业教育前景乐观
1、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国家对创新创业的不断重视,推动高校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
2、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课程设置等有所改进
近年来,各个高校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建议,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完善。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社会实践、举办创新创业竞赛等,有效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联动效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可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前景十分乐观,这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对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将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更大实效。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不明确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停留在就业指导层面,特别是在大学生毕业前进行相关政策解读,为就业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就业思路和方向。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没有在教育层面上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育目标不是十分明确。
2、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许多大学生认为,自主创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并且见效慢,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在毕业前投简历、找工作,而不是进行自主创业。因此,他们在校上学期间,对相关创新创业指导课并不感兴趣。许多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只是为了获取短期收益,只有少数学生在获奖之后将自己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薄弱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创新创业指导课教师多为专业课教师兼任,或者是学生辅导员和招生就业部门的老师。大部分教师缺乏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只能进行简单的理论教学,很难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要求。专业课教师需要兼顾自己的专业教学,辅导员和招生就业部门的老师需要处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很难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投入大量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