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工程大学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教学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思政课教育也不例外。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应紧跟时代发展,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一方面,要积极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创新,另一方面,则应时刻贯穿落实党中央的政策精神,根据社会形势发展需求,将网络舆论引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的重点内容,将智慧德育充分渗透到思政课教学中,以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一、智慧德育的概念内涵
思政课是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三观、思辨力、创新意识等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给高校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也带来了新的变化。通过对高校现阶段思政课工作的深入了解,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分析高校思政课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构建一种全新的“智慧德育”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显著提高思政课教学成效的目的。
本文中所提到的“智慧德育”内涵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实际上就是时代智慧的具体表现之一;二是,高校德育工作内容包含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两方面的教育;三是,互联网思维和高校思政两者之间通过辩证性的分析和相互结合,便形成了“智慧德育”。从客观层面而言,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激发学生们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因此,对于高校而言,有必要对“智慧德育”展开全面深入的合理分析,根据当下社会形势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可操作的教学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互联网思维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型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校园网速较差
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外在的网络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然而,就目前来看,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校园网速都普遍存在着过慢的问题,无法满足学生们正常的上网学习需求。此外,由于学生上网人数过多,校园网络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很难保证稳定运行,经常会出现断网、网络波动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二)校园网络平台管理不完善
尽管国内绝大多数的高校均已建立属于自己的思想政治网络教育平台,但从目前这些平台的内容建设来看,主要是以信息的发布通知为主,缺乏实质性的教育内容。此外,这些网站的维护管理工作大多以网络技术专员负责,并没有思政课教师的参与,这就使得整个网络平台的管理显得杂乱无章,缺乏有吸引力和教育性的信息内容,网络思政课教育也逐渐流于表面形式。
(三)思政教育工作者计算机素养水平较低
从部门高校思政课教育工作者的队伍构成来看,教师的平均年龄水平偏高,尽管他们有着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计算机操作技能并不是很熟练,无法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导致整体的教学效率较为低下,不利于激发当代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然更加难以实现高校思政课教育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转型升级。
三、智慧德育下高校思政工作的转型策略探讨
(一)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校园网速
高校应适当加大对校园网络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引入一批承载能力强、信号传递快的高新网络设备,尽可能地实现校园网络全面覆盖,提升校园网络速度,以满足教师和学生们平时的工作学习需求。同时,高校还应充分利用网络条件优势加大对思想政治内容的教育宣传力度,时刻注重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水平,充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教育。
(二)加强校园网络平台的监督管理力度
针对校园网络平台管理不善的问题,高校有必要成立一支专门的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管理团队,由思政课教师和网络技术专员共同负责平台的维护更新与管理工作,确保平台的思政课教育内容时刻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网络舆论引导功能。
(三)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信息综合素养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应注重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信息综合素养,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计算机培训课程,使其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机软硬件操作技能,同时还应适当地灌输多媒体素养、网络素养等方面的内容教育,从而使其能够灵活地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为智慧德育模式在高校的推广普及奠定必要的人力资源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构建智慧德育新模式,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发展,从而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促进当代大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