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奕/常州市第二中学
对于高中英语泛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目标,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中,已经有了非常详细而准确的说明。如何克服泛读“课时量少,阅读量大,效果缓慢”等现实问题,实现教学效果的进一步优化,成为需要探究和解决的具体问题。非线性课外泛读指导策略主要是指:在课外阅读的背景下,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个性化的过程,教师应当通过“内容选择、阅读方法、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从宏观角度对学习活动引领,寻求“因人而异,效果叠加”的教学目标。
一、刚柔并济的内容选择策略
对于大部分高中生而言,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过程,基本上都掌握了自主阅读的能力,并且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这个角度分析,高中生课外泛读学习活动的重心应当放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之上,优质的阅读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素材。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对泛读文章进行的选择过程,正如同建筑师对于建筑材料的挑选过程,没有良好的材料作为前提,后续的结果都不会非常理想。首先,确定刚性阅读内容。所谓“刚”性阅读内容内容,也就是指教师经过事先精心挑选,为学生指定的必读内容。这部分内容具有“同质化”的特点,同一班级的所有学生都必须阅读这部分相同的内容,在后续的课程中,也将由教师组织统一讲解。这部分内容的选择应当由教师年级组长来统筹规划,全体教师共同制定详尽方案,确定每学期,每一月,每一周,每一课的具体内容。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每次课堂上都接受教师的检查和监督,对教师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回应。其次,指导柔性阅读内容。相对于刚性阅读内容而言,柔性内容自然更为广泛而自由。学生在教师的设定的宏观主题之下,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作品。这种内容的选择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阅读相应的内容,让兴趣成为最大的动力,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也许就是最好的泛读方法。比如,部分学生喜欢“哈利波特”系列主题,有部分学生喜欢“海明威系列”,有的学生喜欢“经典音乐的歌词”,有的学生喜欢“惠特曼的诗歌”等等。
不论是刚性的要求,还是柔性的兴趣,都是学生继续泛读的优质载体,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筛选和持续细心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泛读作品的应有价值。
二、各显其能的阅读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中英语泛读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一个“泛”字,与“精读”的精相对,泛读强调的是一种“浸入式学习”,追求的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举例而言,对于“语感”的培养就是一种极佳的例证。教师并非要求学生必须对于每一篇文章的“字、词、章、句”都有“食髓知味”式的深入分析和探究,而是强调一种“调动自身认知情感,伴随文章的主线,逐步行走下来”的感觉。其本质就是讲读者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表达技巧等技能和素养在不知不觉之中,逐步被泛读的文章所影响,最后内化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学习状态。既然泛读追求的是一种状态和素养,那么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则可以因人而异,各显其能。教师在指导泛读的学习活动时,则需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认知、技巧、情感和审美的等方面的引领和帮助。比如,教师在进行景物描写主题的泛读指导时,则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美词句,并将之作为写作时参考借鉴的范例;在进行情感波动描写主题的泛读指导时,则可以鼓励学生发现表达“爱恨情愁”的同义词、反义词等都有哪些,然后进行归类和记录,以备模仿使用。
至于具体的阅读时间、阅读数量、阅读进度和阅读内容,则完全交给学生去自主选择。只要到了规定的时间之内,学生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自己在柔性阅读中的收获,并得到教师的认可就可以。这种柔性阅读的主旨就是“求其意,而不求其形”在乎形式,只在乎结果。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学习习惯完成自己的阅读任务。